中國是世界上重要的黃金生產國和消費國之一。2007年中國黃金產量達到270.491噸 ,成為僅次于南非的世界第二大產金國, 2008年中國的黃金產量預計300噸,躍居為世界第一產金國。 市場轉變 自2002年上海黃金交易所設立、運行6年來,我國以黃金交易市場為核心,開始構筑五大體系:黃金管理體系、黃金交易體系、黃金投資與交易服務體系、黃金市場產品體系和黃金市場客戶體系。初步建立起了商品黃金、貨幣黃金、金融投資黃金及與國際接軌,具有中國特色的黃金市場體系。目前中國黃金市場已成為繼股票市場、外匯市場、商品(期貨)市場之后,又一個正在逐步升溫的市場。 2007年包括中國香港和臺灣在內,我國黃金消費量創下歷史新高,達到363.3噸,同比上升23%。在中國內地,黃金需求達到326.1噸,比2006年高出26%。2007年中國黃金消費出現強勁的增長勢頭,黃金首飾需求總量達302.2噸,這也是中國黃金首飾需求10年來首次突破300噸。中國已超越美國,躍居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黃金首飾市場。 中國的黃金商品市場,是由場內和場外兩個部分組成。黃金現貨場內市場是搭建在上海黃金交易所,連接產金、用金企業,帶有批發性質的主體市場。黃金現貨場外市場與黃金生產、加工和銷售企業相銜接,是帶有零售性質的輔助市場。近年來金融機構也加入了黃金商品市場,成為黃金商品市場的生力軍。2007年國內黃金場外市場交易異常火爆,各大金商推出的品牌金條經常一售而空。部分商業銀行也紛紛開始打造自己的品牌金條。商業機構和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使黃金消費與投資需求,場內市場與場外市場相互融合,共同組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黃金現貨市場。 當今,在黃金商品性市場和金融投資性市場中,商品實物黃金交易額不足總交易額的3%,金融投資性黃金交易是黃金市場的主流,達到市場份額的90%以上。在金融投資性黃金交易中又以黃金金融衍生品交易為主。目前中國的黃金市場正處于實物商品交易向金融投資性黃金交易發展的階段,從國際經驗來看,一個國家黃金市場的發展規模和該國家經濟規模總量有著密切關系。目前全球黃金總存量為人均30克,中國民間黃金總存量為人均3克。從黃金市場占有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看,英國超過100%,日本約為25%,美國約為12%,而中國約為0.93%。按照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中國黃金市場未來的成長空間十分廣闊。 不斷完善 隨著黃金期貨的掛牌上市,上海期貨交易所成為繼上海黃金交易所之后,中國黃金交易體系的新成員。黃金期貨的上市使我國期貨市場的監管部門——中國證監會加入了黃金管理體系。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會員單位共同構成了中國黃金交易服務體系。2007年,中國人民銀行批準了上海黃金交易所吸收外資銀行成為會員的申請,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UBS瑞士銀行以及法國興業銀行等5家外資銀行獲得了上海黃金交易所發放的首批外資會員牌照。外資銀行的參與豐富了中國黃金交易服務體系,推動了中國黃金市場向國際化方向的發展。 上海黃金交易所經過6年來的發展,在系統建設、產品開發、市場推廣、清算交割、制度完善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現已成為全球場內黃金現貨交易量排名第一的交易所。2007年,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交易量達到1828.13噸,交易金額達到3164億元人民幣。其中具有黃金準期貨性質的AU(T+D)的交易量占整個交易所成交量的48%。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在從實物黃金買賣交易場所向黃金現貨延期交割投資市場轉變,為此吸引了大量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廣泛參與,成為我國最為活躍的黃金投資市場。 從世界范圍講,黃金期貨市場主要在美國、歐洲以及亞洲的日本。目前,紐約時區主要交易所為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紐約商品交易所,亞洲時區最主要的交易所為東京交易所。2008年1月9日,我國的黃金期貨合約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不僅增加了期貨市場的交易品種,也標志著中國黃金在市場化進程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黃金期貨的上市,有利于發展黃金市場、完善期貨市場、繁榮金融市場;有利于打擊變相黃金期貨交易,維護投資者合法利益;有利于廣大企業和投資者利用黃金期貨發現價格和套期保值,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有利于為股指期貨上市提供借鑒;有利于提高我國在世界黃金市場中的話語權,體現我國的國際金融地位。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金融經驗的不斷完善,黃金期貨將成為投資的一大亮點! 但是,由于我國黃金市場與國際黃金市場相比運行時間短暫,在不少方面尚不完善,特別是黃金期貨上市5個多月來,從整體看,黃金期貨市場雖然可以說運行平穩、掛牌初期投資者的盲目熱情與國際金價形成的背離逐步向科學理性方向回歸,但各項合約總成交量一路下滑,從上市首日的12萬手下降到目前的1萬手左右,這與上市初期業內人士對黃金期貨的過高期望出現較大偏差。這一現象恰好說明黃金期貨市場正在發展和完善之中,期貨市場的功能正在逐步發揮作用。 隨著黃金投資熱潮在全國的興起,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順應形勢發展,積極加入黃金投資產品開發和業務拓展行列。從2002 年,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四大國有銀行開辦黃金買賣、黃金租賃、黃金同業拆借等8項業務以來,到目前四大國有銀行和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黃金投資品種日漸豐富,投資者群體不斷擴大。尤其在各家國有銀行推出的“紙黃金”交易系統后,銀行的角色不僅僅是產品的銷售商、交易服務商,而且轉變為黃金交易的做市商。銀行黃金做市商制度,可以彌補目前國內現有交易所交易模式的不足,提供黃金市場更多的流動性,促進中國黃金市場的繁榮。 發展趨勢 中國黃金市場作為正在融入全球黃金市場的一個新興市場,與成熟市場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因此,根據我國黃金市場實際,明確黃金市場在金融市場中的定位,建立健全黃金市場法規體系,整合黃金市場各方主體構建,適應中國現實黃金市場,是下一步市場發展的重要工作和目標。中國黃金市場未來的發展也將尋此軌跡,構建多層次的黃金市場法規體系,從多個層面擴大市場容量,增加投資渠道,健全現貨交易市場,開發黃金衍生品交易市場。中國黃金市場正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投資者職業化教育工作,加大產品創新步伐,加快中國黃金市場向深度和廣度發展。隨著我國黃金市場規模擴大,中央銀行必將增加公開市場操作的渠道,通過貨幣市場、外匯市場和黃金市場共同提高貨幣政策的效率。 在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動蕩,黃金價格迭創新高的背景下,中國黃金市場步入了快車道。面對當前的大好時機,歷史性的機遇不容錯過。我認為,中國黃金市場在未來幾年的發展中,第一是投資品種的豐富與多樣化,黃金期貨、期權、黃金存折、紙黃金、黃金信托、黃金ETF、黃金遠期交易等等產品不斷推出并逐步完善;第二是市場主體的廣泛參與。黃金市場作為投資性的金融市場不但吸引大量的境內機構廣泛加入,同時開放國門,讓國際性的大銀行和大金商一同參與,從而與國際其他黃金市場逐步接軌;第三是逐步建立健全黃金市場管理法規,保證黃金市場規范有序發展;第四是黃金投資職業化隊伍將迅速擴大,高水平的黃金投資分析師隊伍一定會帶動大眾投資群體廣泛參與黃金市場投資。 我們有理由深信,黃金市場必將成為我國繼股票,期貨,外匯市場之后的第四大金融投資市場。中國黃金市場將逐步成為國際主導地位之一的黃金市場。 。ê罨菝 作者為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