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元資產在我國的外匯儲備中占比居高不下,金融危機發生以來,高額外儲不斷暴露的風險性問題頻頻受到質疑。日前有報道指出,面對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中國人民銀行正在考慮增加4000噸的黃金儲備,似乎有意要分散投資風險。 美林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前期各國追逐美元以外高收益貨幣的做法反而令外儲受到不小的損失,金融危機后,各外匯儲備國將更關注于外儲投資的價值和流動性問題,早先追逐利潤第一的做法將被摒棄。 增加黃金儲備趨勢漸起 美國財政部最新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截至9月末,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達到5850億美元,中國已取代日本成為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 截至9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逼近2萬億美元。幣種結構中,美元資產約占65%,歐元資產約占25%,英鎊、日元及其他幣種資產約占10%。 日前據香港業內人士透露,中國人民銀行正在考慮提高黃金儲備,以分散高額外匯儲備帶來的風險。據稱,央行將在原有600噸黃金的基礎上,再增加4000噸黃金儲備。截至昨日記者發稿時,央行并未向《每日經濟新聞》確認上述消息。 不僅僅是中國,歐洲各國央行黃金儲備近期也有增加的趨勢。截至上周,歐洲央行黃金儲備達2201.930億歐元,較之10月累計增加了100萬歐元。 對此,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張明表示,購買黃金等大宗商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隨著世界經濟的進一步減速,石油與大宗商品就價格還有大幅下滑的空間,目前可能不是最好的買入時機。此外,全球黃金市場的供應有限,即使中國僅投入1000億美元購買黃金,黃金價格便可能被炒出天價。張明認為,如果美國政府最新的救市措施能夠發揮作用,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適當購買美國國債或許有助于實現中國外匯儲備的潛在損失最小化。 外儲多元化暗藏匯兌風險 美林在最新報告中指出,在分析了此次金融危機之后發現,巨額外匯儲備并沒有成為對危機的一種緩沖。2008年以來,包括中國在內的50個新興國家的外匯儲備總額已經損失了4000億美元。危機爆發后,新興市場國家企圖通過增加美元以外其他幣種投資,并追逐高收益貨幣的做法已經令外儲在貨幣重新定價后遭受了損失。 近些年來,新興國家外儲的構成中不斷增加美元以外的其他幣種,比較典型的是歐元、英鎊、澳元和日元。金融危機下,這些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動蕩已經為外儲價值帶來巨大影響,這在過去通常被認為是一個不太重要的因素。自6月30日至11月13日之間,歐元對美元、英鎊對美元、澳元對美元分別下跌了20%、26%和33%,只有日元兌美元存在10%的收益。新興國家外匯儲備已經成為了外匯套利的受害者。 美林指出,中國的外匯儲備的資產配置并沒有達到最優,原因在于近幾年來,央行對于外儲的管理重心似乎已經從僅僅投資于流動性充足的資產,并在危機中保存其價值,轉變為追求當期收益率的最大化。不幸的是,這一趨勢可能限制了各個外匯儲備大國的行動能力,無法快速和堅決地回應最近的危機。 不過,受到金融危機的洗禮之后,美林認為外匯儲備重新架構的愿望在長期來看將成為可能,而短期來看,外儲資金的管理者將更大程度地關注投資的價值和流動性,改變過去收益為先的投資策略,最直接的影響是各國將紛紛減少英鎊的投資。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