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價格在10月中旬以來維持橫盤整理,由于盤整時間較長,“炒作”消息不斷沖擊市場。11月20日上午有媒體報道稱中國央行將動用外匯儲備購買黃金儲備至4000噸,受此影響,滬金在上午短短的20分鐘內沖高至164元,后隨著消息的否認而快速回落;世界黃金協會19日發布的季度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第三季度全球黃金需求年率增加18%,至1133.4噸,該消息成為上周末金價大幅上揚的重要推動力。其他諸如礦產生產、央行黃金儲備等有關黃金供求方面的消息在短期內都會對金價產生較大的影響。那么,我們如何來看待黃金自身的供求機制呢? 事實上,黃金具有金融及金屬雙重屬性,是一種獨特的投資資產,其供需決定機制與一般商品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從供給方面來說,主要分為礦產金、央行售金以及再生金三個方面,各類供給都有區別于一般商品的特征。 首先,礦產金供給周期長,決定金價長期走勢。諸如開采成本、新礦的發現以及冶煉成本等都會影響礦產金產量。礦產生產黃金、訂貨至交貨的周期一般比較長,不管是開設新礦還是發現新礦都需要多年的時間,建立新的礦山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往往會經歷數年的時間。因此,礦產金供給周期相對較長,是金價長期走勢的決定性因素。如1980年底至20世紀末,礦產金上漲趨勢形成,這個階段黃金價格正處于20年的漫長熊途之中;而2001年開始的礦產金產量的下降則對新世紀以來的黃金大牛市行情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其次,央行售金是黃金的穩定供給來源。各國中央銀行售金都是有計劃有步驟的,其售金計劃一般是數年之前就制定的,而執行過程需要很多年。以瑞士為例,其第一個售金計劃是在1971年制定的,但其完成過程則持續了5年時間。 最后,再生金供給富有彈性,對金價波動較為敏感。相比新產天然黃金增長的有限性和央行售金的政策性,再生金的供應更具有彈性。一般來說,價格是影響再生金供應量的重要因素:若金價高位運行,再生金拋售愿望較強,黃金供應增加;金價低位運行,再生金拋售愿望減弱,供給數量會相應減少。因此,再生金變化往往是金價波動的晴雨表,對金價短期走勢起著重要影響作用。 由此可見,黃金供給機制有其區別于一般商品的獨特特征,具體來說,礦產金供給周期長,有關礦產停產之類的消息更多的是對市場心理上的沖擊;央行售金一般是有計劃的,市場中該類消息往往存在炒作成分,需要投資者謹慎對待;再生金對金價較為敏感,但統計數據比較困難,只有權威機構公布的季度或年度數據對金價短期走勢才會有顯著影響。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