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次貸危機在全球范圍爆炸后,中國憑借低廉的生產成本目前在此次危機中影響有限。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宏觀經濟的自身問題,黃金作為硬通貨,在金融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穩定國家金融秩序不僅國庫需要有強大的黃金儲備,同時民間豐富通暢的黃金流動性也非常重要,既能幫助個人分散風險,宏觀上也能幫助國家穩定金融環境,中國個人黃金市場需求產品國際化。 上海黃金交易所成立六年以來,中國的黃金交易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不僅使生產到流通的環節更好地得到完善,還首開歷史先河在國內開啟了黃金杠桿式投資產品。盡管產品開啟之初處于探索階段,交易體制難以與國際完全接軌,經過改良也基本適應黃金交易需求。上海黃金交易所通過協調會員渠道,打造交易平臺真正意義上扮演了交易所的角色。六年的成績是斐然的,未來的挑戰仍然艱巨,國際交易產品在不斷創新。 地下炒金頻繁爆光,但同時也反映了市場需求。多角監管使得原本規范的國際化交易成了監管真空,所謂的“灰色地帶”。所謂地下炒金,多為國內某公司以代理某香港倫敦金交易平臺為名,自己私設盤房,以保本盈利或個人名氣大舉招攬客人。以聯泰黃金為例,此類案件可以非法經營罪論。因盤房報單并未直接接入倫敦金市場或實力強大的上一級經紀商,所以形成了公司與客戶對賭局面,進而引發客人批量爆倉,或公司卷款私逃的后果。事實上,黃金在全球各地的交易模式無非為香港和歐洲沿用的做市商制度,及紐約商品的交易所制度。兩種制度各有所長,而近年來內地客戶接觸最多的很可能是離我們最近的香港做市商制度。內地本就沒有黃金二十四小時交易,因此國內公司以自身名義接納二十四小時交易的倉單,這也不得不說是一個陷阱。國際監管更為嚴格完善,就如同前期國內開通的“港股直通車”道理完全一樣。所謂地下炒金則為內地公司私設盤房,造就的“黃金對賭場所”。只要法規完善,對個人黃金投資市場有效監管不是難事一件,長期“無法可依”的局面才真正蘊藏風險。
上海黃金交易所與國際黃金經紀商應為既競爭,又合作的建設性合作關系,共同的目的為繁榮中國的黃金投資市場。我們應看到別人長處,完善自身的不足。有競爭的黃金市場才是良性的市場,敞開胸懷容入國際是大勢所趨。我們絕不能在黃金市場上再現中國證券市場走過的歷史,“不管就亂,一管就死”。中國個人黃金市場呼吁產品國際化,黃金本為具備雙屬性的金融投資產品。國際交易形式多樣,目前爆光的地下炒金也反映了內地大量的投資需求。我們何不采取拿來主義,豐富自身的交易產品呢?本幣標價的現貨遞延合約交易是一種中等風險交易品種,以目前的市民抗風險能力是足以抗衡的。同時我們需要引進國際黃金交易產品,豐富我們的個人黃金產品市場,更好地與國際接軌,更好地在國際市場上去對沖我們自身的宏觀經濟風險。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