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階段,美元和人民幣連續降息,導致國際國內商品市場受到金融性貨幣松動政策利多因素作用,而低位遇撐止跌企穩,可見貨幣利率波動仍將對緩解商品市場熊市產生積極提振作用。但由于商品供需關系維持利空,美元和人民幣降息對國際國內商品利多較弱,因此國際國內商品市場短線遇撐企穩走勢,仍難以逆轉商品中長期熊市格局。 全球金融面掀起降息波瀾,其中12月17日美聯儲已將其聯邦基金利率從1%下調至0到0.25%的目標區間,將美聯儲基準利率下調至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時承諾將采取任何必要措施,以終結當前的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而12月19日日本央行則將其基準利率降至0.1%,由此而導致美元遭遇沉重拋售打壓作用,美元連續指數持續單邊深幅回落,由11月21日的88-89高位區域下跌至12月18日的77-78低位區域,跌幅達到12%左右,呈現大幅上漲后的深幅回落態勢,由此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構成強勁利多作用。實際上,全球及美國經濟危機蔓延,金融市場劇烈動蕩,資金流動性明顯縮減,由此引發美聯儲連續降息,而日元等其他貨幣降息將對以日元計價的東京膠等商品構成利多。 國內方面,已經公布的11月CPI數據顯示,CPI同比增幅僅為2.4%,而公布的企業商品價格指數PPI出現環比與同比負增長,也加重了市場對通縮的擔憂。央行宣布自12月23日起,再次降低銀行利率27個基點,成為今年以連續第5次降息,此次降息將成為中國年內最后一次降息,調查顯示,超過五成的機構投資者認為明年降息幅度將達到或超過一百個基點。由此而導致商品市場的投資投機資金成本顯著降低,企業貸款壓力和資金運行成本也顯著減輕,并將對大宗商品市場構成利多提振作用。 降息是宏觀調控措施之一。存貸款基準利率代表資金成本,如果資金成本相對于投資回報率偏高,導致投資和信貸的沖動受到抑制。降息將降低投資的融資成本,引導投資和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恰當衡量信貸風險,促使貸款擴張,調節投融資行為,使各類投資更趨理性,維護價格水平穩定,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協調發展。 貨幣利率與貨幣匯率呈現正相關關系,美元、人民幣利率下調,必然導致上述貨幣匯率走弱,對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市場商品價格、以人民幣計價的國內商品市場價格均構成利多作用。 降息能提振商品市場走勢。對于大宗商品市場而言,降息將同時促進大宗商品生產性投資和消費性投資規模。在目前原油、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開采、生產性投資緊張,冶煉加工性投資緊縮背景下,降息將尤其擴展冶煉加工性投資需求,由此導致原油、有色金屬供需關系向供應穩定、消費增強的偏多方向轉換。對于農產品而言,降息將提振農產品工業性深加工、能源消費投資行為,擴展農產品深加工及能源消費,繼而對豆油、玉米、白糖等具有能源概念的農產品構成提振。對于軟商品而言,降息同樣擴展其工業品消費,在國內輪胎尤其是子午胎產能面臨收縮,紡織品行業高端產品規模較小,低端產品規模較大,出口頻繁遭遇反傾銷風險的背景下,降息將使輪胎和紡織品行業投資成本降低,繼而促進輪胎和紡織品行業擴展投資生產規模行為,對天膠、棉花均構成利多提振作用。 同時,降息將導致資金對商品市場投資投機成本下降,有助于吸引外圍增量資金積極進駐,相對而言,場內沉淀資金拓展,持倉量擴展,在目前商品市場價格處于中長期歷史低位之際,往往對商品市場價格走勢產生易漲難跌的偏多影響,目前,包括玉米、大豆、豆粕、強麥、白糖、棉花、銅、鋁、鋅、燃油、天膠等主要交易品種持倉量均得以穩步拓展,有助于上述品種期價反彈走強。 綜上所述,美元和人民幣連續降息雖然難以逆轉商品市場熊市格局,但仍對國際國內商品市場構成短期利多影響,而在國家政策性收購商品的利多配合下,降息利多效應也將在短期內得以強化。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