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本來可以生活在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那個世界里,美國沒有巨額的貿易逆差和財政赤字,日本沒有泡沫經濟,亞洲不會發生1998年的金融危機。當然,更加不可能發生現在正在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生活的世界性金融危機。 我們現在承受金融危機帶來的種種苦難的源頭,可能肇端于1944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對參加布雷頓森林會議的美國財長摩根梭的一個指示—“不要再討論世界貨幣的問題”! 在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會議上,圍繞金本位崩潰之后的世界貨幣問題,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和美國經濟學家哈里•懷特各自提出了一個方案,并且圍繞方案的選擇進行了長時間的斗爭。凱恩斯提出了一個名為班克爾(Bancor)的世界貨幣的設想,他主張采取30種有代表性的商品作為確定幣值的根據,并建立一個新的金融機構“國際結算或貨幣聯盟”負責班克爾的發行和管理。而哈里•懷特,也提出了一個名為尤里塔(Unita)的世界貨幣計劃與凱恩斯的“班克爾”計劃相抗衡。 兩位經濟學家的斗爭是如此激烈,以至于平日溫文爾雅的凱恩斯多次把文件摔在地上沖出會場,完全不管自己身患嚴重心臟病的事實。根據布雷頓森林會議的參與者的說法,凱恩斯“冷酷無情地驅使自己和別人工作”,而哈里•懷特“每天最多只睡五個小時”。這些爭斗,在羅斯福作出“不要再討論世界貨幣的問題”的指示之后終止。然后,會議的議程就在美國的掌控之下了,一個以美元為主導的世界金融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被最終建立起來了。 布雷頓森林體系存在缺陷,這是人所盡知的常識。經濟學家特里芬早在1980年就證明作為世界貨幣的美元,無法在為世界提供流動性的同時確保幣值的穩定。不過,世界可以更好的原因不在于我們可以規避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缺陷,而在于我們失去了得到一種世界貨幣的可能,更加重要的是這種世界貨幣背后所隱含的一種世界經濟的宏觀協調機制。 我們曾經擁有黃金這種世界貨幣。不論文學家如何把黃金描寫成萬惡之源,但是金本位制確實是人類歷史上曾經擁有的最好的貨幣制度。在此制度下,匯率決定問題不是一個問題,因為不同國家貨幣之間的兌換,有著含金量這個客觀標準。只要計算兩種貨幣代表的黃金數量就能直接換算出兩種貨幣的匯率。這種由貨幣含金量確定的固定匯率制度下,匯率不會大起大落,消除了人們從事對外貿易與對外投資的風險;各國政府因為不需要維持匯率穩定,也就不需要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這可以防止高額國際儲備造成的世界經濟失衡;而固定匯率制度也使得那些以鄰為壑型的操縱匯率轉嫁國內經濟危機的行為沒有操作空間。用金融學家麥金農的話說就是:金本位制通過一價定律將各國結合在一起,有效地保證了各個國家要素價格的基本一致,從而避免了浮動匯率導致的各國競爭力的突然和大幅變化。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能夠理解為什么每當遇到世界性貨幣危機,總有些經濟學家會提議“重歸金本位”。這些經濟學家的建議往往被大眾當作笑料,因為黃金的非貨幣化已經是一個常識。不過,這些經濟學家難道真的連常識都不具備嗎?這顯然不可能。 雅可比•福蘭克爾曾經說“如果各國政府愿意采取和金本位制相協調的宏觀政策,那么金本位本身甚至不必存在。如果政府不愿采取相應的政策,即使金本位被嚴格遵守,也不會帶來穩定,從而導致金本位的最后崩潰。”這位曾經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的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的話,能夠表達那些懷念金本位制的經濟學家的本意—他們“重歸金本位”的呼吁不應當理解為要回到用黃金充當貨幣的時代,而應當理解為他們在呼吁回歸到金本位時期世界經濟曾經具有的那種宏觀協調機制。 同樣的道理,我們也應該從這樣的視角來解讀當前世界范圍內關于創建世界貨幣的熱議—如果美元不能肩負起應有的責任,實現世界經濟環境的穩定,那么我們只能選擇放棄美元主導的世界金融體制。 3月23日,央行行長周小川發表《關于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建議用超主權儲備貨幣代替主權信用貨幣作為儲備貨幣。幾個小時后,美國總統奧巴馬對此作出了回應:“我不相信有必要建立世界貨幣。”筆者衷心希望,今后的半個世紀里,人們不會因為這個回應而遭受更多的金融危機。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