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美國股市非“政策市”呢?最近我的郵箱里一直被大量郵件轟炸著:“最后24小時優惠購買,如何得益于政府高達13兆美元的經濟刺激支出……” 顯然,奧巴馬的新政成了很多產業的強心劑。揣摩政策,讀懂產業趨勢,比較中美優勢,成了我的朋友老朱最近的主要功課。在潛心研究之后,他立刻付諸行動。 奧巴馬競選時的一個主要綱領就是,通過發展新能源加強美國能源的獨立性,創造綠色工作機會,減少環境碳化。奧巴馬上臺之后實踐諾言,馬不停蹄地在各地宣傳,有關新能源的各項具體政策也逐漸出臺。 那么,最后落實到哪一項新能源呢?老朱在加州,就從每天燦爛的陽光著手,研究太陽能的潛力。 根據老朱的研究,奧巴馬新政為太陽能的需求方(包括居民和商業用戶)提供了30%的前期現金資助。再加上25%~30%的稅收信用(通過加速折舊方式,特別是今明兩年還能享受折舊率高達50%的超級優惠),這使得安裝太陽能裝置的資本支出大大降低,增強太陽能相比于其他能源方式的競爭力。 老朱認為,有了這些政府支持,目前美國市場上太陽能已經和清潔煤的發電成本有得一拼。雖說風力發電更經濟,但太陽能在用電高峰的夏季發揮最大作用,可以解決高峰電力產能不足的問題。 除了想搭上奧巴馬新能源政策的快車,老朱也沒忘記強勁增長的中國硅片光伏產業的動車。作為海外學人,老朱對于尚德的施正榮海歸創業成功的故事了然于心。 但轉念一想,這樣的財富故事,不知會吸引多少國人仿效跟風呢。于是老朱又作了一番研究,打了幾個電話,得出數據,僅僅施正榮的老家無錫就有7兆瓦的光伏產能,而陽光并不燦爛的成都也有4兆瓦的產能(包括計劃中),更不用說由全國各地、各級政府大力推進的大大小小的光伏生產基地了。 老朱陷入了憂慮,雖說太陽能是新興能源,但由政府補貼而推動的市場需求也難以消化大量供給。看到了問題,也看到了機會,老朱決定以己之長,為中國光伏企業到美國市場鋪路搭橋。 價格是市場的信號。老朱研究了太陽能光伏零售價和批發價、美國市場價和中國出廠價。他發現這兩個價差都非常大,這就預示了他在其中騰挪回旋的余地很大。他列出了一個美國用戶名單,決定先從 “小土豆”們開刀。他開始給那些為住家安裝屋頂太陽能的小企業打電話,可得到的都是婉言謝絕。 “小土豆”們并不好啃,老朱總結了幾點經驗:一般美國小企業承受風險的能力有限,因此只愿意從事有品牌、有口碑、有質量保證、有售后服務的產品。但不少中國廠家在美國市場上都缺乏這些。 老朱并不氣餒。經過高人指點,他決定走太陽能電站開發商這條線。由于奧巴馬政府對太陽能在2009年~2010這兩年間的高補貼,不少開發商正加緊開發小型太陽能發電站,這形成了一個小高潮。老朱直接給他們打電話。這一次,他沒有被拒絕。開發商們表示如果給他們融資的銀行接受來自中國的光伏板,他們也不會有什么意見。原來,美國太陽能發電項目因為有大量稅收信用形式的優惠,開發商們大多與有多余稅收信用的金融機構聯合開發。 于是,老朱準備好了各種數據和資料幫開發商去游說銀行。出乎意料,銀行家們愿意從數據入手來研究產品,同時對中國制造也比較能夠接受。巨大的差價預示著機會,銀行家們總不會和利潤過不去。找到了商業模式,老朱終于松了口氣。 老朱說,他所做的這些嘗試和摸索得出了一個結論,即中國光伏生產企業將面臨激烈競爭、供大于求的局面。如何在新興的美國太陽能市場上開辟出一片天地,中國企業不僅要走出去,而且還要垂直整合,要合作開發太陽能發電站,建立模范展示臺、完善售后服務和質量擔保等。 老朱充滿激情地描繪著一幅前景:試想,未來的中國制造不再僅僅是鞋子、牛仔褲,而是代表著把清潔而燦爛的陽光轉化成能源的光伏。那是多么鼓舞人心啊。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