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清算銀行(BIS)在8日發布的最新一期季度報告中指出,降息及央行收購資產等措施有助于緩解信貸市場流動性緊縮,而各國央行及政府的救市政策已經奏效,全球經濟的最壞時刻可能已經過去。 在這份名為《國際銀行業和金融市場發展》的季度報告中,BIS指出,各國央行為應對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所采取的大幅降息及資產置換等措施,有效緩解了信貸市場壓力。有跡象顯示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的最壞時刻可能已經過去,市場已經出現希望的曙光。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主要央行頻頻降息,目前主要經濟體利率均已降至歷史低點。其中,美國、日本基本步入“零利率”陣營,歐元區利率為1.00%,英國利率為0.50%,分別處于其歷史最低水平。這一貨幣政策手段的運用對信貸市場流動性增強起到作用,但有關人士對此也表現出擔憂。日本央行負責政策規劃的執行理事中曾宏5日表示,實行零利率政策承擔著不可忽視的成本,包括貨幣市場萎縮等,而貨幣市場是執行貨幣政策的重要陣地。
另一方面,各央行還采取購買資產等手段,緩解金融體系信貸流動壓力。截至目前,美聯儲、日本及英國央行均已買進債券等資產,而歐洲央行也于4日宣布,將在今年7月至明年6月間購買歐元區發行的總額達600億歐元的資產擔保債券。這意味著繼美、英、日央行之后,歐洲央行也開始實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 BIS同時強調了央行加強清理資產負債表的重要性,它表示,央行為減輕危機影響和恢復市場運作所采取的行動已經促成了經濟的“有形”(tangible)改善,但最終能否成功,將取決于其清理資產負債表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到適當設計和有力執行”。數據顯示,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在2008年擴大逾一倍,達2.3萬億美元,一些觀察人士認為這有可能推升通脹,而“美聯儲在試圖推出這些政策時,將面臨政治和技術上的挑戰。” BIS同時表示,各國政府的救市措施,如美國銀行業壓力測試結果的公布、公私投資計劃細節的披露、英國的資產保護計劃、二十國集團(G20)倫敦峰會擬定的1萬億美元協同經濟刺激計劃等都有助于市場信心的恢復。目前的經濟數據已經沒有預期的那么悲觀,“尤其是美國”,但日本方面的樂觀消息依然稀缺。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