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GSE(政府支持企業,Government Sponsored Enterprise)這個美國新詞匯,房利美和房地美這對難兄難弟舉世聞名。由于深陷次貸泥潭,這兩家GSE被美國政府全面接管,但隨之而來的GSE今后將何去何從? 紐約時間6月17日,奧巴馬政府正式向國會提交美國金融監管改革提案,這也是美國政府第一次正式提及GSE今后的歸宿。 不過,該提案并沒有明確GSE的改革路線圖,只是指出了未來6條可行路徑,大致分為私有化、商業化和繼續國有化,如將這些GSE按業務功能合并成為正式的聯邦機構,同時也包括將房利美和房地美分拆成數家小公司。 奧巴馬當天還在白宮公開發表了25分鐘的演講,他將眼下造成重大損失的金融危機歸罪于美國金融監管體系的不健全,以及因此導致的金融機構冒進,近而提出了監管大型金融機構、保護消費者及嚴格規范衍生品市場等三大建議。 這份以防范系統性風險和保護消費者為宗旨的改革設想,在許多重要監管領域并沒有蓋棺定論,而提案在國會能否獲批也尚需時日,且困難重重。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院長布魯納(Robert Bruner)認為金融創新讓金融系統變得異常復雜,例如種類繁多的證券化產品,程序復雜的交易系統,監管層很難知道其中的風險到底有多大,在此基礎上判斷哪些金融機構符合此次改革所稱的系統性重要地位本身就是一大難題。也許最簡單明了的判斷依據就是金融機構的規模是否龐大。 監管懼“大”PK銀行追“大” 治大首先是懼大。在紐約,在華爾街,“too big to fail”的說法流傳有年,金融機構“大”到讓政府害怕其倒閉這一論斷在此次提案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上述將房利美和房地美分拆的提議就證明美國政府對金融機構過“大”心存恐懼。而奧巴馬提出的“系統性風險的監管”更是吸取了教訓——雷曼等一系列大型金融機構倒閉的事件引發了市場恐慌并一發不可收拾。 但這似乎帶來另一層面的暗示。一位國內監管層人士對本報記者稱,“此次美國的改革方向一定程度上是給了金融機構一個暗示,只要規模夠大市場地位不可動搖,即使陷入危機也有政府兜底。” 因此,與奧巴馬政府的良苦用心相比,以銀行為首的金融機構做大的追求同樣執著。 上述人士認為奧巴馬強調“最大、業內聯系最多及使用杠桿最高的金融機構”需要置于聯邦政府的統一監管之下,監管機構在履行監管義務的同時還有一項新的職責——判斷在必要的危機時刻對這類機構施以援手,這實際上會給予銀行擴大資產規模的刺激。 的確,銀行系統本來就是盤活國家經濟的重要一員,而在這重要系統中擁有超大規模且交易對手龐雜,也就毫無懸念將躋身于此提案所稱的系統性重要機構,那就相當于獲得了潛在的政府支持。 另外,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伊萬斯(David Evans)對本報記者表示,在銀行不斷擴大規模并自認為有政府潛在支持的同時,商業利益最高法則將驅使銀行家們很可能忽略嚴格的內部風險控制,轉而更大趨向于利潤和規模。 不僅如此,在許多經濟學家看來,銀行家們面對市場和經濟牛市時,并不會主動防御,加之銀行家們的獎金大部分是現金支付,這兩方面的共同作用弱化了銀行的內部風險控制,因此這次金融海嘯讓許多大銀行看起來是那么的名不副實,不堪一擊。 “此次美國監管改革的初衷是完善監管,防止再次出現系統性危機,然而如何揚長避短是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伊萬斯認為。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旦提案的內容變為現實,不僅銀行家們為有政府兜底而暗自竊喜,作為銀行的投資者、股東們也會認為政府永遠會為金融危機買單,于是讓銀行短期內創造更多利潤將成為銀行家和股東們的共同目標,而來自股東方的監管和經營部門的自我風險控制將更加弱化。 銀行和監管目前還有一個糾結的話題,即7000億美元的“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的使用和歸還,已經有摩根大通等銀行陸續歸還這筆政府資助的資金。與之相關,對于使用該資金的銀行如何實現政府監管以及限制高管薪酬等問題,也一直爭論未果。 雷曼倒閉以后,美國FDIC對收購破產小銀行、對大銀行發行債務提供擔保,而TARP只是國會審批通過的臨時性方案,此次提案中說明以美聯儲為首的監管層有權將危機中的大型金融機構收歸國有并分拆拍賣,收歸國有的資金來源并沒有明確。 上述監管層人士推測此改革提案還需要經過參眾兩院的討價還價,因此這些細節亟待在美聯儲擴權及監管機構合并等大方向確定后再設定。 為消費者利益維權 此提案的另一大理念則是保護普通消費者這一弱勢群體的利益。奧巴馬計劃成立一個全新的機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A),監管范圍主要涉及按揭貸款、信用卡等消費信貸,權限包括設立消費者信貸產品的新標準及行業規則,懲罰有違規行為的銀行。 美國當地媒體稱CFPA成立后將要求商業銀行按揭貸款合同中的協議條款盡量簡單明了,尤其是利息水平、還款期限、違約條款和后果等信息要讓普通消費者知道并理解。 這次危機的導火索——次級貸款違約率飆升在消費者的角度實屬被騙后的無奈之舉。 許多次貸的借貸人并沒有搞清楚享受零首付和低利率的條件,并且不知道一旦拖欠還貸會出現利率大幅上調等后果,正如一些業內人士所說按揭貸款合同的復雜連專業人士都需要認真察看,何況次貸申請者許多是低收入的體力勞動者,無法看到其中隱含的風險。 布魯納認為政府此舉一方面是出于政治需要,即討好納稅人,而且早在新一屆總統上任開始就有此意。例如上個月,奧巴馬已經推行了信用卡相關的保護消費者措施。 他所指的新法案中規定了商業銀行必須避免使用模糊和欺騙性的信用卡條款,過期需要繳納的滯納金必須告知消費者具體計算比率,以及還款首先適用于最高利息的欠款部分等。 除了信用卡條款的規范之外,保護消費者利益還大有可為,而此次危機的不斷惡化過程中也不斷曝出銀行對客戶的不負責任。 某些銀行在銷售衍生品時并未對客戶進行足夠多的風險提示,甚至有意隱瞞一些產品信息,致使客戶因盲目購買大量衍生產品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例如瑞銀因涉嫌銷售標售利率型證券(auction-rate securities,下稱ARS)時欺騙客戶被美國檢察官告上法庭,共計有超過5萬名瑞銀的客戶持有370億美元的ARS投資,而在該市場崩盤之前,有7名就職于瑞銀的高管賣出了總價值約210億美元個人的ARS投資。 顯然,銀行對客戶披露足夠且清晰的產品信息是今后監管層的重點要求之一。 上述監管層人士提出美國的改革藍圖中重視消費者保護離不開國際監管合作,無論是對于美國各跨國銀行在全球的客戶而言,還是在美國經營業務的國外銀行,如何有效保護消費者利益,有待美國政府的進一步闡釋。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