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現行業責任確保市場平穩運行期貨交易所再出監管“組合拳”三大品交易所同時出臺調控監管舉措,國內商品期貨日內開平倉手續費減半優惠全面停止。 據期貨日報11月25日消息,昨天下午,國內三大商品交易所同時出臺調控監管舉措。上海期貨交易所發布通知稱,自11月29日起,上期所暫停執行所有品種期貨合約當日開平倉交易手續費單邊收取的規定,由單邊收取統一改為雙邊收取。鄭州商品交易所同時發布通知,自2010年11月26日起,硬白小麥期貨合約當日開平倉交易手續費減半收取規定暫停執行;自2011年1月1日起,棉花、白糖、PTA、菜籽油、早秈稻和優質強筋小麥期貨合約當日開平倉交易手續費減半收取規定繼續暫停執行;自2010年11月26日結算時起,棉花、早秈稻、白糖期貨合約交易保證金標準由原比例調整為12%,漲跌停板幅度由原比例調整為7%,強麥期貨合約交易保證金標準由原比例調整為10%,漲跌停板幅度由原比例調整為6%。這是鄭商所一個月內第三次出臺交易監管措施。大商所也發布通知,暫停當日開平倉交易手續費減半收取優惠措施,且從明年1月1日起,《關于調整交易手續費收取標準的通知(大商所發〔2010〕59號)》中有關各品種手續費減收優惠措施也將暫停實施。 事實上,這已經是一個月內國內期貨交易所集中出臺市場調控監管措施的第二波高潮。“一個月前,商品市場處于一片‘亢奮情緒’中,棉花、天膠等品種價格一路飆升,市場投機氛圍濃郁。”一位細心的市場人士告訴期貨日報記者,當時鄭商所曾取消了棉花期貨日內交易手續費減半的規定,限定時間是10月20日至11月2日(后延長至12月31日)。隨后國內四家期貨交易所分別出臺了針對期貨異常交易行為的監管規定和措施,并相應調整了部分合約的日內交易手續費標準。該人士還表示,盡管與上年相比今年大連期貨市場流動性有所降低,但大商所仍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精神,近日采取了一系列舉措,繼續加強市場監管,防患于未燃。正是在業內一系列監管措施調控下,市場資金炒作過熱的局面有所控制。 四季度以來,以農產品為代表的消費品價格不斷上漲,10月份CPI更是高達超預期的4.4%。在此背景下,11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旨在穩定消費價格水品的“國16條”,重拳出擊調控價格水平。截至11月22日,已經有包括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商務部在內的7個部委公開發布消息出手遏制物價,各地方政府也紛紛落實“國16條”。 對于出臺本次新規,鄭商所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鄭商所將根據市場運行情況,采取進一步監管措施,嚴厲查處違規交易行為,制止異常交易,確保市場平穩運行。“本輪三大商品交易所集中出臺調控舉措事實上是對‘國16條’的積極響應和落實。”成都倍特期貨的總經理劉國強告訴記者,“隨著我國期貨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品種體系初步健全,現在老百姓、產業群體和政府對期貨市場價格和運行情況的關注很高,從某種意義上說期市的價格發現功能體現出了一個價格示范作用。現在的期市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小眾市場’了,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市場,交易所以這種溫和的措施調控市場流動性和投資者心態的做法,體現了一個行業的責任心。” 萬先生是一位入市不久的期貨投資者,他在昨日下午已經收到了開戶公司發來的告知短信。“其實前期已經有了類似情況,這次的調整不過是前一波的補充和延續。”以上期所為例,10月25日上期所出臺雙邊收費的規定僅限于天然橡膠,而本次則擴大到上期所的全部品種。萬先生告訴記者,前次調整手續費后他就減少了對熱門品種的交易頻度,現在幾乎所有品種的交易成本都大大提高,這對投資者盈利能力來說是個考驗,對于他這樣的新手來說最近操盤的策略就是多看少做。 在收到交易所調整交易手續費標準的通知后,廈門瑞達期貨通過各種方式在第一時間告知了公司客戶。“在公司與客戶簽訂的開戶協議中就有相關條款,在交易所調整相應的手續費標準時,以交易所規定為準。對于最近交易所頻出的調控措施,公司客戶反應都很平靜。”瑞達期貨的首席風險官楊明東告訴記者,其實這種措施對于產業客戶來說幾乎沒有影響。“套期保值客戶結合現貨市場和庫存情況進行投資,交易并不頻繁,這些舉措對于以產業客戶為主的期貨公司收入的影響很小。”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