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賞玉,亂世藏金。在許多人根深蒂固的觀念里,買黃金是抗通脹的首選。 黃金稀少、特殊和珍貴,自古以來被視為五金之首,是華貴的體現,更是財富的象征。其特有的貨幣屬性,又使之具備了保值增值的功能。然而,買黃金抵御通脹,真實的效果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奏效。 眾所周知,美國的通脹率相對全球各國水平很低。但即使在這樣一個低通脹率的國度,你持有黃金一樣不能跑贏通脹。 1980年,國際現貨黃金的成交均價是每盎司595.68美元;2010年,黃金價格漲到了1392.11美元。30年的漲幅,大約為1.34倍。 這30年美國的物價水平又上漲了多少呢? 美國勞工部網站有一個CPI通脹計算器,通過這個計算器可以得出任何兩個時間點經過CPI調整的真實美元價格。按照購買力相等原則,1980年的100美元,換算成2010年的美元,就是264美元。 不說增值,僅僅是保值的話,1980年595.68美元的金價,2010年也要達到1576.35美元才行。 如果這樣的買黃金抗通脹挪到中國來,那就更是難以保值了。因為中國的通脹率遠比美國要高。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如果把1980年的物價指數定為基準100的話,那么2010年這個指數將達到489.6。也就是說,即使按官方口徑,這30年來的物價上漲水平也是3.89倍。 那么國內的金價是如何變化的呢?2001年以前,中國實行黃金統購統銷政策,是不允許進行自由買賣的。2002年10月,上海黃金交易所開張,這才開始有了國內的市場金價。 比較這十年的國內市場金價,上漲接近兩倍,確實跑贏了物價漲幅。這也正是不少人理解的黃金能夠抵御通脹的最大實證,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10年正好是黃金十年大牛市。 如果放眼30年來看,用黃金來抵御通脹,其結果也是令人沮喪的。按照國際金價的變動幅度觀察,黃金上漲的幅度甚至只有物價上漲幅度的三分之一強。 可以看出,黃金并非是最佳的投資品種,特別是對于中小投資者或是中低收入購買力人群,黃金所能帶來的收益遠遠比不上通脹的速度,只是當前黃金成為避險工具被人為地夸大,它真實的價值和作用反到被忽略。所以,提醒中小投資者,黃金投資應該量力而行,當其投資或是投機的價值被充分釋放后,它的風險也就隨之提高。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