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歐美地區經濟遭遇滑坡,新興市場央行也隨之陷入焦灼。不佳的經濟前景令發達市場的需求疲弱,并可能危及新興市場及一些出口驅動型經濟體的經濟前景。 在經濟增長可能放緩的同時,多個新興經濟體的通貨膨脹卻居高不下。這些地區的貨幣決策者們也因此陷入兩難境地——既希望營造寬松的政策環境以刺激經濟發展,又擔心通脹形勢會因此失控。 新興市場現增長放緩跡象 自8月份以來,一系列數據都在傳遞這樣的信息:發達國家需求減弱正在給出口驅動型經濟體帶來壓力。 最新的數據來自于韓國,該國知識經濟部周四發表報告稱,8月份貿易順差為8.21億美元,連續第19個月實現貿易順差,但順差水平則創下去年8月以來的最低。報告稱,國際市場原油、天然氣和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進口規模大增,使得出口增長相形失色。 另一項數據顯示,韓國8月份匯豐制造業活動10個月來首次出現萎縮,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從7月份的51.3降至49.7。該數據值得引起重視,因為PMI高于50表明制造業活動處于擴張狀態,低于50表明制造業活動萎縮。與此同時,韓國8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升5.3%,創三年來高位,遠高于經濟學家此前預期的上升4.8%。 亞洲地區其他出口驅動型經濟體近期公布的數據同樣表現不佳。8月份澳大利亞工業集團-普華永道制造業表現指數下降0.1點至43.3,顯示該國制造業活動繼續萎縮。而新加坡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亦出現下降。菲律賓公布的有關數據則顯示,由于服務業疲弱、對外貿易低迷及建筑業出現兩位數萎縮,第二季度GDP增幅由第一季度的4.9%放緩至3.4%。 不過,美國銀行美林證券駐香港的經濟學家陸挺表示,中國經濟增長相對穩定,受發達經濟體經濟滑坡的沖擊可能不明顯。 貨幣政策面臨兩難 韓國央行周二公布的7月份會議紀要顯示,有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認為,為了控制通脹的上升態勢,央行需要以更快的節奏及更大的力度提高韓國的基準利率。不過,有評論認為,韓國貨幣政策決策者需要面對這樣一個問題:當發達國家的疲軟需求導致韓國經濟增速放緩時,為遏制通貨膨脹而繼續收緊貨幣政策會否使得經濟前景雪上加霜? 印度的決策者所做的試驗并不理想。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印度經濟僅增長7.7%,為18個月以來最低的增長率,去年同期為8.8%。海外媒體分析認為,印度央行此前大刀闊斧地收緊貨幣政策,以對付接近兩位數的通脹率,相關舉措抑制了印度的經濟增長。 蘇格蘭皇家銀行新興亞洲市場的一位策略主管表示,近期令人擔憂的經濟增長數據可能使得亞洲一些經濟體的央行暫緩出臺進一步緊縮政策。如果全球狀況繼續惡化,亞洲一些經濟體的央行甚至可能在未來數月放松貨幣政策。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