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消費加投資增長8.9%,但出口負增長0.8%將經濟整體增速拉低至8.5%。出口的疲軟很大程度在于人民幣有效匯率的高估。 既然問題是出在了有效匯率高估上,那么,針對性的政策就應該是調整匯率。怎么調,很簡單,“隨波逐流”,通俗的理解是“人家升時我跟著升,人家貶時我跟著貶”,最后就能保持有效匯率穩定,出口就不會受到大沖擊,至少不會像現在這么差,只要把出口對經濟拉動作用變到零,不拉后腿就行。現在海外市場早就有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可我們還扛著不貶,在海外對人民幣匯率的關注重點已從“升值幅度”逐漸轉到了“形成機制”要“更富有彈性”的情況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當前狀態在使自己吃虧的同時,卻無助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國際形象的改變。 2010年我們的經常項目與GDP之比已經回到了2.8以內,通常認為經常項目與GDP相對比例正負3%,算是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已經回到了平衡狀態,為什么要讓人民幣有效匯率繼續升值? 雖然從學理上說,應該調整的是人民幣有效匯率,可是,目前我們在人民幣匯率上仍存在著強烈的“浮動恐懼”,最終選擇進行匯率明顯調整的可能性不太大,而是很可能會繼續回到我們駕輕就熟的“外病內治”、投資刺激的老路上來。 拿投資來緩沖經濟增速的下滑,這非常像日本上世紀80年代采取的政策:匯率升值導致出口不景氣,隨之國內就業和其他方面出問題,再拿財政擴張來緩沖,彼時的日本財政收入狀況也很好。 但不要忘記,很多財政擴張的支出是有剛性的。而財政收入卻是與未來經濟趨勢一致的。這樣的話,支出向上走,收入向下走,最后的結果就是財政逆差,且將日漸擴大。這次全球主權債務危機之后,都說我們得到的教訓是要保持財政穩定,但在執行中卻恰恰走向了反面。 進一步講,目前中國采取的政策其實是用國內的稅收來補貼了外國,但最后財政負擔卻得我國自己背著,這就是為什么美國一直強調人民幣升值,中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時候要求升,具有一定合理性,在中國國際收支已基本平衡之后,繼續要求升,則是因為美國覺得西方國家財政狀況現在都有問題,在大國中就中國財政狀況良好,只有讓中國做“冤大頭”。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