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以來,包括美股、原油等在內的商品和風險資產連續走高,而美元指數遭到明顯壓制,顯示出市場對于QE3即將出臺的預期高漲。據媒體報道,不少機構預計,在北京時間本周五凌晨結束的議息會議上,美聯儲可能出臺規模至少數千億美元的新一輪資產收購計劃。而在此之前,歐洲央行已經透露了新的無上限購債方案,歐美新一輪的量化寬松浪潮或已近在眼前。 毫無疑問,上周五美國8月份非農就業報告意外弱于預期,是市場導致QE3預期升溫的直接導火索。數據顯示,8月份非農就業人數僅增長了9.6萬人,而6、7月份的數據也分別下調了1.9萬和2.2萬人。同時,雖然8月份的失業率較7月份小幅下滑了0.15個百分點,但勞動力參與度進一步降低至63.5%,顯示出有更多的勞動力正在放棄就業,退出市場。而從過去經驗看,美聯儲推出QE的背景基本是通脹穩定而就業惡化,目前的情況或許正符合推行QE3的必要條件。 應該說,如果QE3能夠切實提振美國經濟,那么對于全球經濟而言,無疑是一件好事。不過,正如推出QE2一樣, QE3對于當前美國經濟的提振作用可能仍然較為有限。一方面,從8月份非農就業數據來看,目前美國的服務業情況尚可,主要問題在于制造業特別是耐用品部門就業減少,顯示制造業企業信心依舊非常低迷,而在這方面,QE3所能發揮的作用并不大。綜合而言,筆者認為出臺QE3對美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效果將是短期而有副作用的;蛟S在QE3推出后的一兩個季度里,能夠對經濟產生一定的拉動作用,但隨著全球流動性的泛濫,商品價格走高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大,雖然當前全球暫無通脹之虞,但對于企業而言,未來將面臨更大的成本壓力;而對于消費者來說,這也將變相減少居民可支配收入。 對于中國來說,如果歐美央行開閘放水,在短期來看或許未必是一件壞事。海關總署最新的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出口同比增長了2.7%,進口下降了2.6%,雖然有所改善,但仍低于預期。而隨著QE3等注入流動性政策的啟動,即使疲弱的外需環境無法得到實質性轉變,但至少有望暫時穩定歐美市場的需求,這對于緩解我國的出口壓力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不過,鑒于當前歐美等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元因 QE3貶值,以及我國出口商品價格,特別是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價格處于下行趨勢等因素,QE3等政策對我國出口的刺激作用將較為有限。 但從長期看,我國更需要警惕因為全球流動性泛濫而帶來的輸入型通脹壓力。雖然目前我國的CPI仍維持在2%左右的水平,但從8月份官方PMI數據顯示,在PMI指數創下9個月低點的同時,購進價格指數卻出現較為明顯的反彈,而且,由于美國遭遇25年來最為嚴重的干旱,糧食價格、肉價,乃至以糧食為原料的生物能源價格都隨之走高,這一系列因素都預示,未來數月中全球名義通脹水平可能繼續走高,而 QE3等政策實施無疑將加強這一趨勢。 與此同時,由于我國整體經濟表現仍然相對萎靡,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可能進一步加碼,兩方合力或將推高明年我國的通脹水平,這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