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月27日電 日前,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主持例行記者會時表示,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已大幅升值,對美元累計升幅達30%,趨近合理均衡水平。 中國政府的政策符合中國國情,也有利于世界經濟金融的穩定和發展。我們將繼續穩步推進匯率制度改革,但這是一個漸進過程,短期內要求中國大幅度升值是不合理的。如果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只會減少全球總需求,對世界經濟是有害無益的。 “保持中美經貿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符合兩國共同利益。” 姜瑜說,對于快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需要平等協商妥善解決,將經貿問題政治化不能解決美國內自身問題,只會損害中美經貿合作。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國際金融處高級研究員梁猛在26日的人民網“人民財評”中指出,近年來中國加快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并已取得明顯成效,人民幣匯率正逐漸趨于合理均衡水平,也為國際經濟金融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但近期,美參議院一再無視事實,糾纏人民幣匯率問題,為自身痼疾尋找外部借口,把經濟問題政治化,這不但解決不了美國國內經濟問題,還將嚴重危害中美經貿關系,損害全球經濟的恢復和平穩增長。”他說。 梁猛介紹稱,10月11日美國參議院以63票贊成、35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了《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該法案的主要內容是要求美國政府對所謂“匯率被低估”的主要貿易伙伴征收懲罰性關稅。外界普遍認為,此舉主要針對中國。據統計,該法案一共8頁,總計提到“China”“Chinese”“renminbi”70多次,大致相當于每頁近10次。 在記者會上,姜瑜稱,我注意到美國一些有識之士反對炒作人民幣匯率問題,認為這不是解決美國內經濟問題的正確方法。我也注意到有西方媒體評論稱,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會屈從外來壓力。 本月12日,央行金融研究所發布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進程回顧與展望》報告顯示,2005年7月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升值30.2%,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分別升值13.5%和23.1%。 “像上次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一樣,人民幣繼續扮演了國際貨幣體系中的穩定錨角色。按照現在的漸進升值方式,加上其他結構調整措施逐步見效,中國將漸進、穩妥地實現匯率均衡。”報告認為。 展望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發展,報告強調,中國將繼續穩步推進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靈活性,發揮匯率對調節國際收支的積極作用。但是,國際收支不平衡反映了許多結構性問題,以及現行涉外經濟管理體制機制的不適應。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人民幣匯率改革之所以堅持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就是要因勢利導、趨利避害,力求使可能發生的內外部負面影響最小化,為一攬子的結構調整和配套改革爭取時間。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