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者已經迫不及待地為歐元撰寫悼詞了。諸如“歐債危機已無藥可醫”、“歐元區或將土崩瓦解”、“歐元料若干年后香消玉碎”……盡是蒼涼惋悒之語。不過,市場似乎也樂于沉浸在這樣的氛圍之中,就像一切肯定會發生的樣子。難道一場“自我實現預期”的風暴即將降臨匯市? 如果一年前關于歐元消失的話題還會被諷刺為杞人憂天式妄想的話,那么一年后的今天,當歐元區核心國家意大利國債收益率兩度超越7%警戒線,當西班牙十年期國債飆升至6%,即便最樂觀、最嚴肅的經濟學家也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嚴肅的話題。 在某種意義上,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是一場嚴重的集體信任危機。先是私人信用系統的垮塌,隨后是歐洲領導人的信譽淪陷,最終整個歐洲社會暴露在風險之下。10月底歐盟領導人峰會后,市場樂觀情緒一度高漲,歐元兌美元也隨之迅速反彈,觸及近十周的高點。但如今看來,當初看似碩果累累的峰會,仍不能逃脫虎頭蛇尾的命運。政策制定者們未能乘勝追擊,除了說服私人投資者減記50%希臘債務外,更多的聲明內容至今仍僅停留在紙面,歐洲金融穩定基金擴容資金遲遲無法落實,針對地區銀行的修補則像是敷衍了事。這恰恰是,市場為何在減記50%希臘債務消息一出后喜出望外,卻又在金融穩定基金推廣不利后,發難意大利、西班牙的邏輯所在。 那么,此刻歐洲領導人又在做些什么呢?據德國媒體爆料,德國財政部對希臘退出歐元的一系列可能后果進行模擬。幾乎與此同時,德國總理默克爾所在黨派基督教民主黨聯盟進行了投票,贊成應為歐元區各國提供一種“自愿”退出歐元區的方法。如果再聯想此前默克爾和法國總統薩科齊公開談論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情景。一條脈絡已然清晰,即屢遭挫折之后,德國、法國開始屈服于現實,退而接受一個“瘦身”歐元區的存在。 這或許是必然的選擇。稍早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調降法國信用評級最終被證實是一個誤會。但此事亦暴露出法國當前享有的AAA評級或許已名不副實。一旦歐債危機進一步惡化,西班牙、意大利之后,下一個淪陷的便會是法國。作為歐元區的經濟支柱,德國經濟同樣難以獨善其身,該國本周稍早出爐的11月ZEW經濟景氣指數從10月的-48.3降至-55.2,創下2008年10月以來最低值。若上述核心國家最終深陷歐債之中,歐元一切無異于建立在沙丘之上,遠景又何從談起?因此,倘若默克爾與薩科齊未來果真采取壯士斷腕的抉擇,投資者不該感到意外。 依我們看來,歐元區建立退出機制意義積極。正常的“新陳代謝”只會增強歐元區的抵抗力。只是市場不無擔心,例如一旦希臘退出歐元,重啟德拉克馬。隨著歐元區經濟規模縮小,歐元匯率恐難以保持當前價位。其實,癥結可能并不在于此。反倒是希臘退出,可能激發有關其他債務重災國可能相繼退出歐元區的猜測,一旦猜測轉換為現實,歐元才真正迎來滅頂之災。盡管這一可能性不大,但已有歐盟10月峰會的前車之鑒,若歐盟構筑的“防火墻”依然羸弱不堪,“黑天鵝”乍現歐洲并非危言聳聽。即便僅是傳聞,投機者若肆意加以利用,歐元亦難有出頭之日。 此外,經濟學家托馬斯·邁爾之前提出的觀點值得重視。他認為,在歐元區經歷各類救助方式未果,歐債危機反而愈演愈烈后,德國若仍執意維護歐元區完整,將不得不接受,通過積極放松貨幣政策、歐元貶值,以及核心國家出臺刺激性政策的綜合處方。這意味著歐元區最終將踏上“美國模式”。 而上述談論的兩種情形都不約而同地將歐元推向了下跌的軌跡。這也是我們中長期不看好歐元的理由。 但正像上周后半段讀者所看到的,在希臘、意大利政府更迭之際,市場仍流露出微弱的信心。盡管歐元的反彈轉瞬即逝,但至少表明市場并不像唯恐天下不亂的市場評論員那般,將歐元以及歐元區一棍打死。這或許也是歐元存在的希望所在,只是歐洲領導人切不可再坐失良機了。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