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12月28日電 自歐元1999年1月1日正式啟動以來,德國經濟獲益匪淺。依托雄厚的制造業優勢,德國借助歐盟市場的統一、關稅壁壘的消除、統一貨幣的流通等便利,其出口導向型經濟獲得了巨大成功。但專家認為,德國經濟內生的強大活力才是成就德國的不竭動力。 近年當主權債務危機席卷歐洲、許多歐元區國家深陷困境無法自拔之時,德國經濟卻風景這邊獨好。德國中央銀行等機構預測,今年德國經濟將在去年增長4.9%的基礎上再漲3%,領跑整個歐元區;出口增長12%,首次突破1萬億歐元(約合1.3億美元)大關;失業率降至6.9%,為德國統一20多年來最低。 德國是歐元的最大受益國,統一市場的建立、貿易壁壘的消除,成就了德國外向型經濟的騰飛。歐元區是德國出口的核心市場,德國每年40%的出口產品銷往歐元區其他成員國。統一貨幣的出現避免了出口貿易中因匯率變動帶來的損失,也使得各國通過本國貨幣貶值進行貿易戰的問題不復存在。 德國銀行界分析,歐元流通10多年來,德國奔馳、寶馬、大眾等主要汽車生產企業因貨幣壁壘消除每年節省了3億歐元(約合3.9億美元)至5億歐元(約合6.5億美元)出口交易成本。加上如丹麥克朗、拉脫維亞拉特等非歐元區國家貨幣與歐元掛鉤,因此也等于向德國開放了本國市場。 德國《商報》日前發布的一項統計調查顯示,目前德國國內約有440萬個工作崗位與歐元區出口掛鉤。美國麥肯錫管理研究基金會認為,德國過去10年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二得益于歐元。 德國經濟的強勢增長除了單一貨幣帶來的好處外,其自身內在的活力也為經濟增長提供了不竭動力。德國慕尼黑經濟研究所發布的報告認為,德國經濟并非完全依賴歐元,德國同時擁有一系列比較優勢。例如,德國目前尚未全面推行最低工資制,長期以來堅決遏制工資上漲幅度,控制勞動力成本急劇增加;德國退休年齡是67歲,為歐洲各國最高。先進的科技水平、優良的制度建設、勤奮的工作態度正是德國經濟的精華所在。 自2003年施羅德政府推行改革計劃以來,德國通過改革失業保險和救濟制度,成功削減了一度過于沉重的社會福利包袱,刺激了消費和投資。根據計劃,德國逐年削減失業救濟金并加強再就業培訓,削減拒絕再就業者的救濟金發放,推遲或暫時凍結退休養老金的增加,加大教育和科研投資。這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社會經濟改革措施,幫助德國成功提升了勞動力效率,避免了目前困擾許多歐洲國家的巨大社會福利包袱。 歐元誕生于經濟需要,歐元區成員國因歐元的出現嘗到了經濟一體化帶來的巨大實惠。各國經濟相互依存,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因此當歐元風雨飄搖之際,德國總理默克爾當仁不讓地奮力維護歐元的地位。她稱,歐元的意義遠非一種貨幣,它承載著歐洲統一的夢想。如果歐元失敗,則意味著德國的失敗,更是歐洲的失敗。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