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歐洲央行的職能是維護貨幣的穩定,管理主導利率、貨幣的儲備和發行以及制定歐洲貨幣政策。然而可悲的是,二十年后換來的卻是,貨幣的統一反而大大加劇了這些國家之間的金融摩擦,進而影響了歐元的穩定。特別是歐債危機爆發,使歐元兌美元匯率大幅波動,歐元正在變成歐洲未來的最大威脅。眼下,歐債危機是影響歐元穩定甚至決定歐元命運的主因。所以,作為“三駕馬車”之一的歐洲央行在拯救歐債危機方面責無旁貸。 歐洲央行為拯救歐債危機費盡心機隨著歐債危機的逐步演進,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措施也在不斷增多。歸納起來,這些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一是降息。歐債危機促使歐洲央行分別在去年11月3日和12月8日兩次降息共50個基點,至1%。市場預計歐洲央行不久會進一步降息。摩根大通預測,目前的危機可能迫使歐洲央行在今年年內或將利率降至0.5%,而歷史上歐洲央行利率最低僅達到1.0%。 二是聯手四大央行注入流動性。去年9月15日,歐洲央行表示,包括歐洲央行、美聯儲、瑞士央行、日本央行和英國央行在內的五大央行,將在年底前協同執行3次美元流動性招標操作,以便為歐洲銀行業注入美元流動性。這項新的美元流動性招標操作,是歐洲央行每周美元互換操作的補充。新流動性招標采用有合格抵押品作擔保的固定利率回購協議,并將足額分配資金。 三是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歐洲央行為破解銀行危機,實施了期限、規模前所未有的再融資操作,允諾商業銀行抵押資產借出現金,緩解銀行間流動性緊缺局面。去年12月21日的第一輪LTRO為4892億歐元,共523家銀行競標。今年2月29日,歐洲央行宣布進行第二輪三年期長期再融資操作總規模5295億歐元,共800家銀行競標。根據LTRO相關規定,銀行可使用抵押品以1%的固定再融資利率,獲得歐洲央行的貸款。 四是修訂貸款價格。歐洲央行可能會恢復長期貸款為固定利率制度,而不再實行目前的浮動利率制度。固定利率制度能夠大幅刺激需求,壓低借款成本。 五是進一步放松貸款管制。歐洲央行或將采取各種措施放松貸款管制,使商業銀行能夠更輕易地獲得資金。 六是購買銀行債券。歐洲央行有能力購買銀行債券,并可將其作為與購買主權債券并駕齊驅的另一大措施,納入“證券購買計劃”。 七是注資IMF。盡管歐洲央行本身無法做到,但17個歐元區的央行可以印鈔并存入IMF控制的基金賬戶,用以解決危機。有消息稱,今年1月政客們就曾探索這樣做的可能性。這是歐盟條約中唯一允許央行將資金輸送至政府的方法。總之,通過上述操作,已使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擴張至3.26萬億歐元。 歐洲央行拯救歐債危機效果南轅北轍首先,歐債危機已使歐元區陷入債務與緊縮螺旋。盡管歐洲央行費盡心機,傾力援救,但時至今日,歐債危機卻絲毫沒有平息跡象,反而愈演愈烈。并且,歐元區已經越來越陷入債務與緊縮螺旋之中,即債務規模過大需要財政緊縮,但財政緊縮導致經濟衰退收入減少,更無法償還舊有的龐大債務,只能通過借更多的債來還舊債,這種借新債還舊債的方式,將導致經濟自由落體式下降,被稱之為債務與緊縮螺旋式發展。目前,這種螺旋式發展仍在繼續。 其次,歐洲經濟形勢更加令人失望。3月1日,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17國1月份失業人數共增加18.5萬,至1692.5萬,失業人數上升至1995年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水平。受失業人數繼續增加影響,歐元區1月失業率也上升至10.7%,去年12月份失業率由10.4%上修至10.6%。歐元區1月份10.7%的失業率是1997年10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數據編撰機構Markit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3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為49.1,連續第8個月低于50的榮枯分界水平,因歐債危機的拖累,制造業面臨有史以來最為嚴峻的局面。 再次,歐洲銀行業“現金為王”,惜貸嚴重。盡管歐洲央行進行了兩輪三年期的長期再融資操作,向1300多家歐元區銀行注入超過1萬億歐元的天量資金,希望此舉可以維持經濟中的信貸流通,避免全面信貸緊縮。然而,歐洲央行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第一輪LTRO后,歐元區銀行在歐洲央行的存款規模上升至4118億歐元;而第二輪LTRO剛開始,歐元區銀行業隔夜存款數量竟然達到了4752.19億歐元,創歷史新高。盡管銀行從歐洲央行借款的利率是1%,而存放在歐洲央行的隔夜利率僅為0.25%,遠低于銀行在批發市場所能獲得的收益率,但比起回報率較高的銀行間市場,銀行更青睞歐洲央行存款的安全性,即使面臨損失,銀行也將存起所有現金來保證安全。與此同時,銀行間貸款規模則大幅下滑。 另外,歐洲央行為破解銀行危機,實施了期限、規模前所未有的再融資操作,允諾商業銀行抵押資產借出現金,緩解銀行間流動性緊缺局面。然而這無異于把自身與危機深重的歐洲銀行業捆綁在一起。若歐債危機持續惡化、蔓延,歐元區多數成員國國債實際價值縮水,歐洲銀行業仍將深陷危機,并連帶歐洲央行面臨聲譽和道德風險。 還有,歐洲央行的救助行動依然難改全球投行唱空歐元的聲調。日前,法國興業銀行(601166,股吧)、東京三菱銀行、花旗銀行、瑞士信貸均表示短期不看好歐元前景,甚至多數投行沒有改變年初預測的歐元兌美元匯率今年底跌至1.25的看法。同時,投資銀行也在豪賭歐洲央行2月底推出的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后,會促使歐元進一步貶值。由于近期歐元區信貸市場出現復蘇跡象,歐洲央行2月底發放的第二輪近5300億歐元三年期的長期再融資操作或被歐洲銀行與對沖基金用于歐元套利交易,即拆入歐元頭寸買漲高息貨幣,套取利差收益,同時沽空歐元。 歐洲央行貨幣政策目標應與時俱進首先,歐洲央行應當與歐盟成員國一道,共同為穩定歐元區經濟乃至整個歐盟經濟作出努力。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只有經濟穩,財政和金融才能穩,而財政和金融穩,貨幣才能穩。為此,筆者以為,歐盟成員國可以嘗試變減赤為增赤的“排毒”療法。眼下一直實行的保守的財政緊縮措施實踐證明效果很差,照此下去,名為治病,實則添病,這只會讓歐元區的“病體”越發嚴重。倒不如變減赤為增赤,繼續實行一些財政刺激政策,允許財政赤字在一兩年之內繼續擴大,從而使歐元區經濟增長在兩三年內能夠得到恢復。就歐洲央行而言,盡管其貨幣政策基本目標是物價穩定,但在宏觀經濟環境已發生根本改變的情況下,也應與時俱進,對貨幣政策目標適時調整。根據歐盟統計局日前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歐元區3月調和消費價格指數同比增長2.6%,較2月的2.7%小幅下滑。由此可見,歐元區中期物價發展趨勢所面臨的風險“大致平衡”。在這種經濟環境下,歐洲央行就應當盡快實現貨幣政策目標位移,變以往被動地穩貨幣、穩物價,為積極地促進經濟增長。 其次,常規措施與非常規措施配合使用,打出貨幣政策“組合拳”。歐洲央行應設法消除傳統的理念羈絆,使貨幣政策立場以理想的方式傳導到實體經濟發展上。歐洲央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獨立地去確定是采用常規還是非常規措施,不一定受傳統操作方式的束縛,非要等退出非常規措施后才考慮常規性措施,而是應該既可以任選一種措施,也可以雙管齊下。究竟是否采取常規措施,取決于對貨幣穩定前景的看法;是否采取非常規措施,則依照貨幣政策通過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傳導的有效程度而定。具體在常規性政策措施使用時,應堅持如下原則。第一,密切關注主要政策利率和短期貨幣市場利率的密切關系,其在歐債危機中或有更為復雜的形式。在特殊情況下,尤其是當短期貨幣市場的利差水平異常高時,隔夜貨幣市場利率的新定位被認為是一種可以接受的、有助于抵消貨幣市場失靈的手段。第二,通過擴大“利率走廊”,減少商業銀行在歐洲銀行的大量存款,支持和鼓勵歐洲銀行業樹立信心,積極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支持。第三,歐洲央行絕對不對未來的利率決策預先承諾,以便在不動搖市場預期的情況下,保留央行對不可預見的緊急情況的應對能力。而在非常規性政策措施使用時,應堅持如下原則。第一,為了遏制歐債危機,需要繼續采取及時和果斷的措施,如全面的分配、在流動性條款中延長貸款期限、擴大抵押品范圍、外幣流動性撥備和全擔保債券購買計劃以支持歐洲這一系統重要性的市場。所有這些措施旨在支持銀行融資及維持銀行信貸發放到實體經濟領域。第二,非常規措施的目的,并不是“微調”傳導機制,而是消除主要障礙。而且,為采取非常規措施而采用的工具必須在歐洲央行可使用的正常范圍內。第三,非常規措施在本質上來說是暫時的,且必須是同市場機制失靈的程度保持嚴格的一致。央行必須保持警惕,防止在歐債危機時期的必要手段進化成常規狀況下的附屬物。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