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奧地利政府在其年度經濟報告中提出,要減輕本國經濟對歐盟的過度依賴。這則看似不起眼的新聞卻深刻反映了時下歐洲一體化之困。 奧地利地處中歐,1995年加入歐盟,并于1999年成為首批使用歐元的11個歐盟成員國之一。可以說,奧地利融入歐洲一體化進程較晚,但步伐卻很快。在歐債危機中,奧地利尚未被南歐“近鄰們”拖下水,表現出了較強的經濟韌性。但是,由于和歐元區及歐盟國家之間經濟聯系密切,奧地利也難和危機“脫鉤”,經濟增速大幅放緩。按照奧地利經濟部長米特勒雷內爾的說法,這主要歸咎于出口下滑,而奧地利的出口對歐盟市場依賴過強,80%以上的出口面向歐盟國家。 對于奧地利這樣的國家來說,融入歐洲一體化好比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一體化給歐洲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另一方面,一體化也把它們捆綁在了一起,成為“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利益共同體,一旦危機來襲,誰都難以幸免。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奧地利政府現在所擔心的對歐“過度依賴癥”正是多年來歐洲一體化的“積極成果”。相互依存度增加本來就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必然結果和追求的目標,如今卻讓一國反受其害。 為此,奧地利政府開出的“藥方”是“去歐洲化”,即有步驟地減少對歐洲的依賴,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歐洲以外。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這么做是恰當的,因為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但是,刻意這么去做卻存在背離一體化的嫌疑。 歐洲一體化是好是壞?難道備受推崇的歐洲一體化到頭來竟是一個悖論?筆者認為,眼下對于歐洲一體化所產生的困惑恰恰是一體化程度仍不夠深入的表現,其中一個最突出的矛盾就是歐洲政治一體化的步伐已嚴重落后于經濟一體化,導致歐洲經濟一體化缺乏制度保障,穩定性不足,向心力漸失。 歐債危機的教訓表明,區域經濟一體化必須要*兩條“腿”走路,一條是經濟,一條是政治,兩者需步調一致,不可偏廢。對于一個融合度不斷提高的經濟共同體來說,需要有與之配套的共同決策和管理體制,否則就有可能釀成危機,而危機在一體化區域內更容易迅速擴散。這意味著如果政治一體化跟不上,經濟一體化反而可能是有害的。 以歐債危機為例,人們普遍認為這場危機根源于歐元的天生缺陷,即只統一了貨幣,卻沒有統一的財政政策,后者需要歐元區各國放棄財政主權,這需要何等的政治勇氣,即便到現在也依然難以實現。而當危機發生時,歐洲既沒有現成的應對手段,也缺乏行之有效的共同決策機制,暴露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爭論不休的歐洲,以致一再貽誤戰機。可以說,歐盟的政治架構已無法勝任對連成一片的歐盟27國經濟進行管理,缺少政治一體化保駕護航的經濟一體化是不穩定和脆弱的。 實際上,早在2008年本輪國際金融危機剛爆發時,歐洲國家就意識到歐盟體制建設相對于一體化的歐洲金融市場及實體經濟來說已經落伍,但卻遲遲沒有采取行動,這主要歸咎于各成員國進一步讓渡主權的政治意愿不足。 所幸的是,歐債危機爆發之后,歐洲國家在危機的倒逼下,已經對歐盟尤其是歐元區的治理結構展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強化財政紀律、加強經濟政策協調、建立泛歐金融監管等領域把歐洲一體化推向了一個新高度,使得歐盟制度建設日趨完善。盡管改革仍有令人不滿意的地方,甚至存在修修補補之嫌,但歐洲一體化畢竟在向前邁進。 當一些歐洲國家仍不愿向布魯塞爾讓渡主權時,他們必須意識到,正是政治一體化步伐的落后才促成了眼下的危機。一個經濟上不斷融合的歐洲需要政治上作出相應調整,否則就會因為無法駕馭而反受其害。如果歐洲在政治上不選擇向前進,那么一個保險的做法就是像奧地利那樣,在經濟上選擇少一些歐洲色彩。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