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美主要國家股市呈現普漲局面,主要受到市場對于央行寬松舉措預期的影響。08年以來,危機迫使各國央行大舉放松政策,并在歐債危機等不利因素影響下推出大寬松第二季,然而,央行非常規貨幣政策的效果頻遭質疑,央行或已無力對經濟產生根本影響。 歐美股市近日節節攀升,美國股市標普500指數周二(8月7日)收盤站上1400點,為今年5月以來首次,且直逼年內高點,英國、法國、德國等歐洲主要股市也表現亮麗。 而導致市場風險偏好情緒升溫并促使股市走高的主要原因,則是市場對于歐洲央行(ECB)、美聯儲(FED)等主要國家央行寬松預期的升溫,市場對于本月末美聯儲的杰克遜霍爾(JacksonHold)會議寄予厚望,對于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基(MarioDraghi)描繪的購債圖景也是百般期待。 翻看歷史,從2007年8月起,美聯儲先后10次大規模降息,將聯邦基金基準利率從5.25%降至0-0.25%的目標區間,并在央行的利率導向中預計低息政策將延續至2014年底;歐洲央行累計降息超過300個基點,至0.75%的歷史低位。中國人民銀行也于今年6月啟動了2008年以來的首次降息舉措,日內稍早公布的中國7月通脹增速創下2010年1月以來的新低,也為進一步放送政策提供了空間。 與此同時,美聯儲先后實施了兩輪總規模超過2.3萬億美元的量化寬松(QE),此后實施扭轉操作(OT),并進一步延長OT至今年年底,而市場對于QE3的預期也從未完全消失;歐洲央行實施了兩輪三年期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在特殊時期購入歐元區政府債券,且正在制定新的購債計劃;英國央行也先后多次擴大QE規模,目前總規模為3750億英鎊,市場預計11月以后英國的QE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 央行能力有限 無力充當救世主 然而不難發現,市場對于一輪又一輪大規模量化寬松政策的擔憂情緒正在愈發明顯,寬松政策的有效性遞減,而全球經濟卻未見明顯好轉。 即便是央行官員也對于進一步大規模寬松政策表達了擔憂,對于央行本身資產負債表的質量發出警告,并稱央行無力解決經濟面臨的所有問題,非常規貨幣政策只能做到為政府爭取更多時間。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基表示,央行政策無法彌補政府的不作為;英國央行行長金恩警告進一步降息恐導致負面影響;美聯儲委員費舍爾也稱,應當避免給予市場這樣一種印象,即央行有能力解決所有問題。 國際清算銀行此前警告稱:“各國央行能做的事十分有限,它們無法修補資產負債表,它們無法提高生產率,它們也無法讓政策走上可持續的道路。” 匯豐全球資產管理公司(HSBC GlobalAsset Management)宏觀及投資策略部門全球主管Philip Poole本月稍早表示,各國央行無力對全球經濟表現產生巨大的影響,而不確定性和疲軟料將成為市場的主題。 他指出:"顯然,圍繞這些央行的問題存在許多不確定性,這是眼下的焦點。全球經濟數據的表現已經弱化,我們看到英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非常疲軟,除美國、中國外其他國家的經濟表現都相對較弱。" Poole稱:"我認為,目前的背景是,市場預計各國央行將采取行動,但疲軟的狀態就在那里,且是顯著的。" 他表示:"我想強調的是,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仍然支離破碎,但是不論美聯儲或是歐洲央行采取何種措施,都不會令全球經濟的圖景產生巨大的改變。"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