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8月23日電 人民幣業務正在成為全球眾多金融中心業務往來中的重要一環。23日在上海發布的2012年度“新華-道瓊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IFCD)報告”顯示,人民幣的國際社會認知度在金磚五國貨幣中高居榜首。 國際貨幣體系漸顯“三極化”趨勢 今年“新華-道瓊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調查的結果顯示,人民幣的貨幣認知度遙遙領先。 無獨有偶,歐洲央行近期發布的專題報告也表明,隨著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國際貨幣體系已經在向美元、歐元、人民幣“三極化”趨勢發展。 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表示,雖然全球經濟有下滑態勢,新興經濟體增長亦放緩,但這只是短期的波動。長期來看,人民幣的作用一定會越來越重要。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經貿往來和投資合作會進一步加深,金融活動將逐漸增多,這些都會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在未來資本項目開放的情況下,人民幣或將最早代表新興經濟體納入世界主要結算和儲備貨幣籃子。”新華—道瓊斯指數報告指出。 人民幣業務遍地開花 各方研究成果指向人民幣的認知程度高,不僅與中國經濟強勁的增長勢頭、人民幣匯率和利率機制改革、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新舉措有關,同國內外各個金融中心間的互動及相互促進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自2009年這一項目試點啟動以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成倍增長,從2010年的5063億元,躍升逾3倍至2011年的2.08萬億元。歷時三年,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三大貿易結算貨幣。 在香港市場,人民幣結算循序漸進,市場發展日趨成熟。中央還將支持第三方利用香港辦理人民幣貿易投資結算,并進一步豐富香港的離岸產品。“人民幣國際化的成績有目共睹。”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工商金融服務部總經理何舜華預計,2015年人民幣存款將占香港存款的30%。 另一個引人注目的事件是人民幣和日元直接交易于6月在上海和東京兩地市場同時啟動。這開啟了世界最大和第二大外匯儲備國本幣的直接“對話”。在人民幣國際化背景下,上海與東京推動的人民幣對日元直接交易,將推進上海在岸人民幣市場發展,也有利于東京外匯市場、債券市場的創新發展。 亞洲傳統金融中心新加坡在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方面也有新動作。新加坡交易所已為人民幣計價的證券在新加坡掛牌、報價、交易、清算和交割做好了相應準備。新交所首席執行官薄滿樂表示,人民幣證券在新交所上市和交易,有利于擴展新加坡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的地位。 躋身此次金融中心排名前十的巴黎,當地人民幣業務也日趨活躍。巴黎歐洲金融協會顧問普瓦尼昂告訴記者,不少法國企業在中國的經營非常活躍,目前10%的中法貿易以人民幣結算。他表示,香港是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的范例,他期待巴黎的銀行也有相應的人才和服務,以更好地推動人民幣離岸市場業務。 倫敦為了鞏固其老牌金融中心的地位,已與多家金融機構形成戰略合作,透過多元化的人民幣產品和服務,力圖打造人民幣離岸交易的“西方中心”。目前全球人民幣離岸業務有26%在倫敦進行,平均每天交易約14億元人民幣。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