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幅攀升引人關注。不僅即期匯價屢創新高,而且中間價也繼續“三連陽”。在上周五大漲127個基點基礎上,周一中間價再度飆漲152個基點,1美元對人民幣報6.3112,一舉收回了近3個月的跌幅,并創下了近3個月的新高。 海關總署 13日公布的9月外貿數據 ,一定程度上支持著人民幣近期走強。數據顯示,9月外貿數據有所反彈,貿易順差擴大至276.7億美元,高出8月水平266.7億美元和市場此前預期。 高華證券宏觀經濟學家宋宇指出,貿易順差保持在高位,或支持了最近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走強。但考慮到中國最大的兩個出口市場——美國和歐盟增長尚未顯著反彈,因此,貿易數據波動很大,外需面臨的不確定性依然較高。 由于全球經濟復蘇前景不容樂觀,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實質性的外需回暖仍需時日,勞動力成本仍趨于上行,短期出口不太可能大幅增長,增速仍將是漸進趨穩。 但貿易數據并非人民幣近期走強的關鍵因素。仔細觀察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不難發現,人民幣即期匯率早于中間價上漲。上周開始,在即期匯價連續3日上漲后,直到上周五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才有所反應,當天順應市場交易價格大漲127個基點。 同時,這種中間價的突然轉向,并未伴隨著美元指數大幅下跌。這表明,人民幣中間價近期突然大漲的原因,與海外市場表現關系不大,市場更多的將其歸因于國內外的綜合因素。 一方面,由于人民幣貶值預期的逆轉,導致結匯客盤的增加,加劇了市場價格的走高。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指出,此前人民幣存在貶值預期,導致企業和居民持有大量外幣而不結匯,造成外匯占款顯著萎縮。但經過一段時間后,市場發現人民幣并未出現更進一步的貶值,因此在國慶前后結匯客盤不斷涌出,而銀行不愿在國慶長假前持有美元而采取的拋美元行為,加劇了市場上美元的拋壓,促使人民幣交易匯價的走高。 另一方面,美國大選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兩黨候選人“消費”中國的勢頭不減,有關人民幣匯率高估的言論不斷。同時,美國財政部推遲了原定于15日發布的匯率報告。美國財政部在聲明中說,推遲發布下半年匯率報告是為了在下個月二十國集團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后評估成果。 盡管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連續3個交易日大漲,但按昨日的中間價計算,今年來人民幣仍小幅貶值0.16%。在目前外貿剛剛隱現好轉端倪之際,市場分析指出,近期的迅猛升勢僅是短期現象,未來人民幣并不具備大幅升值空間。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