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一旦恐慌起來,“屠殺”也就開始了。 6月中旬以來,在日元發動機“熄火”與美聯儲明確QE退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的疊加效應之下,全球金融市場步入資產重估階段。雖在意料之中,但速度之快、程度之猛還是出乎筆者的意料。 不過,雖然短期內市場恐慌過度,但這僅僅是第一波,而在美聯儲方向既定的情況下,下一個密切關注的是日本的國債市場。 資產重估效應發酵 美聯儲引領的資產重估是慘不忍睹的。 美銀美林首席投資官Michael Hartnett報告稱,全球45個市場中有43個市場已經“超賣”,其中A股為全球超賣最嚴重的市場之一,嚴重超賣的市場與外匯套利交易有關。 6月下旬,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3個基點至2.58%,創下近2年高點。 而黃金繼“四一二屠殺”之后,6月下旬再次暴跌,已跌至自2010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進入2013年以來,黃金已累計下跌約30%,創1920年以來的最差季度表現。 黃金、白銀的再次暴跌,說明了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的大轉向,各大投行再次下調了對未來黃金價格的預測。 黃金步入熊市已是無疑,但會不會有意外的因素讓黃金絕地而生,這取決于未來危機的演化形式與方向。 爭議央行 繼6月19日、20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罕見“爆表”后。6月最后一周再次出現資金緊張的狀況。 此前央行的“鐵腕”招來諸多批評,多從央行作為“最后貸款人”的角度立論,更有甚者擔心銀行間市場的資金緊張將波及到房地產市場,進而形成更大的沖擊。 但筆者想說的是,中國經濟猶如腳底長出一個膿包,自己不把它擠破,難道要等著別人來把它挖掉嗎?覺得中央政府的鐵腕是運動式的人士,有多少是不認同當年朱镕基總理的鐵腕治理泡沫呢?有多少不在盛贊曾經的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的偉大呢?為什么推崇歷史而鄙夷當下呢? 在本周市場資金面再度緊張之時,央行態度有所轉變,進行了更多的溝通。 6月24日,A股殺跌之后,央行辦公廳發布了落款日期為6月17日的關于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事宜的函。提及“充分估計同業存款波動幅度,有效控制期限錯配風險”。從事后看來,這封函被忽略了,或是加劇了銀行業的恐慌。 6月25日,市場依然沉浸在恐慌之中,但下午又寄希望于陸家嘴(10.53,0.21,2.03%)金融論壇的新聞發布會,A股走出一個“深V”形。當日,央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凌濤表示:“金融市場流動性充足,出現時點波動只是暫時現象,央行將保持適中的流動性增長,靈活調節流動性,加強與市場機構的溝通,引導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當日傍晚,央行再發文稱:“截至6月21日,全部金融機構備付金約為1.5萬億元。通常情況下,全部金融機構備付金保持在六七千億元即可滿足正常的支付清算需求,若保持在1萬億元左右則比較充足,所以總體看,當前流動性總量并不短缺。” 央行連續兩日應對,加上向一些金融機構提供了流動性支持,諸如工商銀行(4.02,0.21,5.51%)之類的一些自身流動性充足的銀行也開始發揮穩定器作用向市場融出資金。市場有望在短期內趨于穩定。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微博]分析,沖擊有三波,第一波沖擊是銀行間資金的極度緊張,這在過去一周已經發生,未來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最壞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第二波是影子銀行體系面臨的沖擊,表現為票據和理財產品利率的飆升,目前第二波沖擊已經初露端倪;第三波是對實體經濟的沖擊,信用收縮使得疲弱的經濟加速下降。 確實,第二波沖擊已在發生。由于缺錢,銀行都在竭力推出高收益理財產品攬儲。但第三波會否發生或很嚴重呢?筆者覺得值得商榷,因為中央政府打的是組合拳,一方面“激活存量信貸”,另一方面推動實體經濟。 6月26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國務院關于城鎮化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中表示:我國將全面放開小城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逐步放寬大城市落戶條件,合理設定特大城市落戶條件,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 這可以視為中央政府第一次明確提出各類城市具體的城鎮化路徑。相信后續會有更多的針對實體經濟的政策出爐。 日債“奇葩”還能持續多久? 當美聯儲的方向既定,下面需要重點關注日本國債市場的動向了。 筆者一直以為,日本國債市場是一個微妙的平衡。日本總負債占GDP的比率已經超過200%,但擁有最低的收益率,且十分穩定。這其實皆因通縮在支撐,而笨拙的安倍試圖打破這個平衡。 短期而言,機構投資者的行為(資產損失計提)影響著日債的波動率。中長期而言,隨著老齡化的加深,當養老金缺口無法承受之時,日本的養老金機構將開始拋售。當短期和中長期因素攪和到一起就是如下這條新聞。 本周,日本公共養老基金總裁Takahiro Mitani稱,日本2%的通脹目標過高(依據是1980年代的最后5年月平均通脹水平也只有1.2%,截至2013年的前10年中,平均通脹水平是-0.1%),它正削減日本國債持倉,以購買更多的股票和外國證券,并計劃將此組合保持至2015年3月。 雖然日本養老金機構賣出效應有待觀察,但鑒于日本國債市場波動性的加大,如果日本國債進一步被拋售,日元將重回升值通道,而這對利差交易勢必形成倒逼,自然會對東南亞市場形成打擊。這很大程度上將依賴日本政府如何維持一個微妙的平衡,尤其是安倍晉三和黑田東彥的個人魅力。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