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歐元區國債收益率在歐洲央行[微博]宣布資金注入舉措后進一步走低。但這一走勢可能不會讓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太高興。 這不但意味著歐元會因外國投資者追捧歐元區國債而走高,而且也表明歐元區商業銀行可能不會在刺激措施下向實體經濟投放廉價的央行資金,而是會繼續用這些錢購買國債。 過去一個月,歐元已因歐洲央行將有重大政策舉措的廣泛預期而有所走軟。歐元5月初最高觸及1,3995美元,但之后逐漸回落,直到昨天歐洲央行宣布政策會議決定。歐洲央行宣布政策措施時歐元短暫下跌,但之后不久即大舉反彈,在第二天的前市交易中已回升到1.3640美元的200日移動均線水平。 與此同時,歐元區債券的收益率也大幅下挫,債券則延續了自2012年夏季以來的持續上揚,當時德拉吉承諾要盡一切努力確保歐元區不解體。 雖然歐元區許多國家債券的收益率都位于歷史低點,而且有更多債券的收益率甚至比美國、英國都低,但歐元區通脹率仍然幾乎觸及谷底。例如,歐元區最新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升幅僅為0.5%,不及美國的2%、英國的1.6%;就連日本的通貨膨脹率也已經觸及1.5%,這還是已經剔除掉了近期消費稅稅率上調的影響,消費稅的上調令通脹走高。 吸引外國投資者購買歐元區資產的原因不僅僅有經通脹因素調整后相對較高的回報率,還有歐元區銀行業對于這些資產更加旺盛的需求。事實上,過去數年中似乎有著這樣一種主要市場機制:外國以及本地的資本流動引發回報率降低、貨幣升值。 盡管歐洲央行對其旨在向實體經濟注入資金(尤其是對企業提供資金,而不是對政府債務或可能存在泡沫的按揭市場提供融資)的新貸款機制附加了條件,但歐元區銀行一直非常熱衷于購買它們所屬國家的政府債券。不僅因為歐洲央行對歐元的擔保使這些債券再次變得安全,也由于廉價融資使銀行能長期獲得有吸引力的利差收益,而基本不用承擔風險或付出努力。 另外,主權債券收益率走低不一定能使相關經濟體的信貸狀況得到緩解。銀行仍在艱難整頓資產負債表,政府則面臨結構調整的長期任務。 歐洲央行的措施無疑會使貸款流向歐元區私營部門,哪怕規模不大也能帶來有利影響。但如果相關措施也推動歐元上漲,其積極作用就會被許多成員國競爭力的下降所抵消。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