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經濟總量全球第二的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越來越多的國家、機構、個人使用人民幣來進行貿易、金融等活動,但人民幣依然未能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這樣的現狀,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發生重大改觀。 近日有消息稱,歐洲央行正在考慮將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貨幣資產,該消息標志著人民幣在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方面,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近日在華盛頓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行年會期間表示,已經有國家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并且表示越來越多的國家愿意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是“一件好事”。 但人民幣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仍面臨一系列挑戰,例如資本項目開放、人民幣匯率改革等,來自外部的挑戰包括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各國之間貨幣政策不協調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斯賓塞(Michael Spence)表示,中國應謹慎對待開放資本項目。 美國C.C. Trading交易公司分析師克里斯?克萊道克(Chris Craddock)對騰訊財經表示,歐洲央行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將困難重重,特別是在美聯儲本月即將完成量化寬松政策購買計劃,美元將繼續走強的情況下,“沒有理由現在用美元換別的資產”。 IMF曾表示,人民幣成為主要儲備貨幣從長期來看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但依然任重道遠。 歐洲央行欲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 有消息稱,歐洲央行將于本周三在法蘭克福的會議上討論是否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 歐洲央行行長馬里奧· 德拉吉(Mario Draghi)11日在華盛頓出席IMF世行年會時表示,考慮到中國已經是歐元區第三大貿易伙伴,討論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國際角色是“合情合理”的。 近年來,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與日俱增。根據全球銀行間金融通訊協會數據顯示,2013年12月人民幣取代歐元,成為全球貿易中僅次于美國的貨幣。2014年2月,人民幣位列全球支付貨幣的第7位。目前有超過1萬個金融機構從事人民幣業務交易,2011年這一數字為不到900個。 盡管人民幣在國際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人民幣依然未能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 根據IMF的數據統計,截至今年第二季度,美元依然是全球外匯儲備最大的貨幣,占全球外匯儲備貨幣的60%以上,其次為歐元,占24%,日元和英鎊地位相當,占比分別為4%和3.9%。 原騎士資本集團首席策略師皮特· 肯尼(Peter Kenny)對騰訊財經表示,雖然歐洲央行考慮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消息尚未得到進一步證實,但這樣的選擇“并不意外”。 “考慮到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且中國央行明確將人民幣國際化放上日程,歐洲央行討論是否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可以看做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經一步。”肯尼說。 肯尼表示,在歐洲央行之前,英國已經表示正式開啟首支人民幣主權債券的發行程序,將把人民幣納入英國的外儲當中。 但他同時強調,人民幣國際化依舊是個漫長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 “即便歐洲央行考慮接受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但依據其制度,可能要等到12至18個月后才會真正開始實施,而且一定會是循序漸進的,剛開始購入的規模會相當小。”肯尼說。 早在這之前,許多國家已經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馬來西亞央行行長澤迪· 阿齊茲(Zeti Akhtar Aziz)說,早在2009年,人民幣便已經成為構成該國外匯儲備資產的一部分。此外,尼日利亞、白俄羅斯等國也已經將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貨幣。 在部分投資者中,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的呼聲更高。今年年初,由道富集團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200個接受問卷調查的機構投資者中,53%認為人民幣將超越美元,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 央行持積極態度 仍面臨挑戰 對于人民幣越來越被廣泛接受為外匯儲備貨幣,央行表現出開放、積極的姿態。央行行長周小川11日在出席IMF世行年會期間接受外媒記者采訪時表示,部分國家已經開始用人民幣作為本國的外匯儲備貨幣。 周小川稱,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和金融體系改革的進行,越來越多的國家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是一件好事。 周小川指出,在成為儲備貨幣之前,仍有一些工作要做,包括逐步推動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在尊重市場供需規律的同時,維持金融穩定等。 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日益加快,目前我國已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人民幣互換協議。 但一國的貨幣成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對此,IMF有相關的總結,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經濟總量,該國的經濟總量和全球貿易、金融地位。二是宏觀經濟政策,即該國政策需向投資者創達通脹和公共債務穩定的信心。三是靈活的匯率,儲備貨幣通常可自由兌換,幣值由市場所決定。四是資本賬戶開放,即該國貨幣在全球金融市場 中可以很容易的交易,五是金融市場的發展,該國需具備深入的、流動性強的金融市場。 根據以上幾方面條件,參照中國目前的現狀,不難發現,人民幣在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方面,依然挑戰重重。 首先,目前的中國宏觀經濟環境面臨困境,IMF預測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增速分別為7.4%和7,1%,增速放緩明顯,其次,房地產市場和公共債務存在潛在風險。 從外部環境來看,由于各國的經濟環境和貨幣政策步調不一致,令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面臨外部風險。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邁克爾 斯賓塞(Michael Spence)近日在接受騰訊財經采訪時表示,中國應謹慎對待開放資本賬戶。 “許多人認為,目前市場匯率水平已經接近于真實的匯率水平,但是別忘了,全球經濟目前存在高度‘扭曲’的貨幣政策,”斯賓塞說,“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匯率水平不一定告訴你真實的情況。”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近期發表署名文章指出,在繼續推動外匯管理改革的同時,強調防范風險的重要性,提出“堅持把防范跨境資金流動沖擊作為外匯管理的關鍵”。 美國C.C. Trading交易公司分析師克里斯·克萊道克(Chris Craddock)對騰訊財經表示,歐洲央行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將困難重重,特別是在美聯儲本月即將完成量化寬松政策購買計劃,美元將繼續走強的情況下,“沒有理由現在用美元換別的資產”。 IMF研究報告曾指出,根據中國在全球的經濟、貿易和金融地位,人民幣成為全球主要外匯儲備貨幣,長期來看是不可避免的大趨勢,但目前看來依然任重道遠。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