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宏觀看空黃金的論調不少,都難見說服力,論證與觀點視覺都存在很強片面性,且我們認為這種片面性分析是對黃金影響因素避重就輕的誤解。而周一公布的一篇香港《南華早報》對索羅斯進行的采訪報告也進一步加重了市場對黃金市場的趨空心理。索羅斯認為:在去年歐元幾近奔潰的階段,本應作為避險天堂的黃金與其它資產價格的共同下滑,標志作為避險天堂的黃金已經被摧毀,被證明是不安全的,黃金不再是個安全的避風港。 怎樣看待一些官方、大師、經濟學家對經濟或市場的言論觀點 筆者首先對索羅斯的觀點持懷疑態度,其關于黃金作為避險天堂已被摧毀的邏輯本身就顯得牽強。如果放回5年前,筆者對索羅斯吃投機腐食的本領還是非常崇拜的。但在近幾年全球金融動蕩階段,筆者密切且連續關注著索羅斯的言論以及對應的相關市場表現,對其市場觀點有著重新認識。首先,筆者依然不懷疑索羅斯吃投機腐食的本領,也不認為索羅斯不懂黃金,而是認為其在一些微妙時點進行的輿論導向未必是站在大多數投資者的利益立場考慮而已。當然,微妙又必須理解,他必然站在自己的利益集團思考問題。因索羅斯的風格并非像巴菲特一樣追求長線價值投資,而是市場機會主義者,故對散戶的宏觀參考價值而言,索羅斯對市場的輿論導向肯定沒有巴菲特那么“真誠”! 索羅斯在“關鍵時點”的發言有何種目的,可能需要幾個月來驗證。筆者之見,就索羅斯這樣的大師而言,每日記者的采訪應都需排隊,索羅斯可以推脫拒絕任何其認為不必要或“時機不對”的采訪,同時也可以自己選擇在“關鍵時點”接受采訪傳達自己的輿論導向意愿。就目前而言,如果其在去年四季度及年初傳達偏空思路或更能獲得投資者認同與尊重。當然,目前對其否定也為時過早,靜候幾個月時間再回首驗證吧,我們或許真能體會到“字字千金”的含義,只是未必是對一般投資者。散戶在看待一些官方、大師或經濟學家言論觀點時,首先要審視的不是言論本身所表達的含義,而是審視發言者的利益立場與其利益邏輯,這有有助于我們梳理、辨別后獲得更具市場參考價值的信息。如果其言論無關其利益立場,那么言論值得信賴的成分會更大,正確與否是另外需要考慮的層面。如果其言論明顯關系到其利益立場,投資者就必須更多自行梳理與辨別吸收,甚至巧妙利用信息。 誤解黃金的觀點之一:過分強調黃金次要的商品屬性,忽略主要的金融屬性 近期很多看空黃金市場的報告都立足簡單的商品層面供需,或簡單的實物層面投資需求。認為工業用金、首飾用金,以及金銀幣或金銀條投資需求的短暫下滑等因素,甚至索羅斯“呼吁”黃金不再是避險天堂的言論,都意味著黃金將進入宏觀熊市。我認為這樣的理解非常片面。 首先,在全球經濟總體低迷的大背景下,工業用金體現出的商品需求下滑不足為慮。因為其即便在黃金的實物供需領域,也是占比不到10%的一塊。而整個黃金的實物流通量,在黃金處于投資者熱捧階段,其占比又不到衍生品流動的10%。也就是說黃金在工業領域內的商品需要,僅對整個黃金市場可能產生不到1%的影響。不少分析報告就立足于這不到1%的影響因素來分析黃金的宏觀前景,豈不是顛倒分析影響黃金價格因素的主次嗎! 此外,黃金與其它基本金屬等大宗商品不同,并非想放大產能與供應就能遂愿的,它的年供應基本維持在2500噸左右,近10年基本恒定為這樣的水平。也就是說,黃金價格沒有辦法通過放大生產領域的基本供應來影響價格。我知道前幾年基本金屬的產能儲備在近年可能出現釋放趨勢,但黃金則完全不能放大產能。 投資者還必須明白一點,無論黃金首飾消費,還是金銀幣、金銀條的投資者需求與消費,以及再進一步延伸至紙黃金與保證金交易,投資人主觀情緒對金價的影響非常大。而這種主觀情緒因素就是黃金是否已迎來“賺錢效應”階段。一旦黃金迎來賺錢效應階段,將以杠桿效應激發極大的需求彈性,而這些需求彈性又不是實物生產供應領域可以滿足與平抑的。故目前黃金的需求低迷與未見明顯“賺錢效應”關系很大。 黃金需求低迷是否可以無底線促使金價對應低迷? 顯然不可能,黃金的金融貨幣屬性已歷經人類幾千年文明歷史檢驗。近月德國的搬金回國,以及央行無視金市低迷的增儲黃金,都體現出對全球信用系統的擔心。而近年全球信用貨幣在歷史上少見的共同大規模釋放有目共睹,黃金怎可能無視全球信用系統無底線的泛濫?目前金價的“沉默”必將迎來此后貨幣堰塞湖決堤之后的上行爆發。故未來黃金出現任何讓市場驚艷的表現,筆者都認為不足為奇。故綜合而言,目前金價的低迷正體現黃金又出現了“價值洼地”,只是太多人正戰戰兢兢處于井底,沒有更寬闊的視野去洞悉罷了! 如何理解黃金處于價值洼地,還是黃金本身已具泡沫? 當然,即便我們看好黃金宏觀前景,也并非意味著黃金本身不會產生泡沫。只要市場有大量投機資金的存在,那么市場就會出現過熱的泡沫階段,以及過冷的價值洼地階段。不僅黃金市場如此,商品市場、股票市場也無不如此。 回顧2011年7、8月,金價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急速上行約30%,再結合1月底1300美元附近的起漲計算,最大漲幅近50%,豈能不產生階段性泡沫。而泡沫的消化或破滅并非意味著金價一定要回到上漲前起點。如果全球信用貨幣供應環境與GDP變化完全同步,黃金實物領域的供需也一直維持恒定,那么金價泡沫破滅之后,應該回到其起點。但目前全球信用泛濫環境,顯然已不可能讓金價產生階段性泡沫后,回到其起漲點。 如果說1550美元附近的黃金曾經還存在過泡沫,或去年還顯示有泡沫跡象,早已被全球貨幣泛濫的洪水沖洗得一干二凈。甚至階段性市場投機操作的漩渦早已在黃金市場卷出一塊價值洼地,伴隨全球信用貨幣泛濫水位的不斷升高,黃金的價值洼地特征將越來越明顯。 筆者又一次詰問那些尚繼續挑刺認為黃金還存在泡沫的言論,你們是否有慧眼發現當前以美日為代表的全球信用系統正繼續形成巨大泡沫?到底是黃金泡沫明顯還是信用貨幣泡沫明顯?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