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伯南克離任美聯儲主席,近期增加了外界關于美聯儲及其他央行將在何時用何種方式退出量化寬松的猜測。市場參與者們也不會放過任何一條新發布的經濟數據,來預測該政策的延續或加速規模縮減。然而,我們應該把更多注意力放在退出量化寬松對不同經濟參與者所產生的各種后果上。 量化寬松的范圍和規模已無需贅述。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聯儲、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以及日本銀行都利用量化寬松手段,向本國和本地區經濟體注入了超過4萬億美元的額外流動性。一旦這些政策走向終結,一些國家政府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以及企業都可能變得弱不禁風,需要早作打算。 麥肯錫全球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低利率在2007-2012年間,為美國和歐洲政府節省了近1.6萬億美元。這筆“橫財”讓它們可以增加政府支出并減少緊縮政策。如果利率回到2007年的水平,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政府債務中的利息支出將增加20%。 然而,美國和歐元區各國政府在短期內尤其脆弱,因為兩者主權債務的平均償付期分別僅有5.4年和6年。英國的情況較好,平均為14.6年。隨著利率上行,各國政府必須決定是否需要加稅或是執行更嚴厲的緊縮措施,來抵消增加的債務成本。 同樣,歐美的非金融企業也在低利率下節省了7100億美元,超低利率分別令美英兩國企業利潤上升5%,歐洲企業上升3%。這一利潤來源將隨著利率上行而消失,某些企業比如私募基金,也需要重組其依賴廉價資本的經營模式。 新興經濟體也從廉價資本中受益。2009至2012年間,外國投資者購買新興市場主權和企業債券的規模增加了3倍,達到2640億美元,其中一些投資起初是由發達國家的借款所資助的。隨著量化政策走向終結,新興市場國家將面臨資本外流的情況。 相比之下,歐美家庭在量化寬松政策下損失了6300億美元的凈利息收入。那些擁有大量存款的家庭成為受害者,而身為凈貸款者的新家庭則得到實惠。 雖然許多發達國家家庭自從金融危機以來就降低了自身債務負擔,但美國、英國和大多數歐元區國家的家庭總負債規模依然比2000年時增加1%(相對于GDP,以絕對價值計算)。許多家庭依然需要進一步降低其債務,并將在這一過程中遭受高利率的沖擊。 一些企業也受到了量化寬松的影響,并需要采取適當的步驟來應對這些政策的延續。許多人壽保險企業和銀行都將在低利率下遭受相當的沖擊。量化寬松政策延續越長,這些企業就會越脆弱。一些歐洲國家的情況尤其艱難。那些承諾固定回報率的保險產品會發現,政府債券的回報低于它們支付給顧客的利率。超低利率如果繼續延續,許多這類企業就將變得極為脆弱。同樣,歐元區銀行在2007至2012年間總共損失了2300億美元凈利息收入。如果量化寬松政策延續下去,許多銀行將需要開發新的利潤增長點或是對其業務模式進行大規模重構。 當然,如果量化寬松逐漸退出,我們將見證某些部門的資產價格泡沫回調,尤其是房地產領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3年提到,歐洲、加拿大和某些新興市場國家已經出現了“房地產市場過熱的跡象”。在英國,英格蘭銀行已經宣布將在1月結束其抵押貸款融資換貸款計劃(Funding for Lending Scheme),而該計劃允許銀行等出借方以超低利率獲得融資來發放貸款。 當然,量化寬松和超低利率都是為了特定目的服務的。如果當年各大央行沒能果斷向經濟中注入流動性,全球都將面對一個更加惡劣的局面。經濟活動和經營利潤將會更低,政府赤字則會增加。等到對抵押貸款的支持完全撤銷之時,經濟復蘇將不得不承受更高利率。 但是,所有參與者都必須知道,量化寬松結束將對自身造成何種影響。在執行了超過5年之后,該政策已經在人們腦中植入了根深蒂固的持續低利率甚至負實際利率預期。正如一位評論家指出,這更像一劑讓人上癮的止痛藥而非治病救人的抗生素。政府、企業、投資者和個人都必須擺脫這種安于現狀的自滿情緒,并采取一個更加規范的放貸、借貸手段來應對量化寬松政策的終結。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