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及其它許多國家的經濟數據頻頻不及市場預期,與前幾個月經濟數據捷報連連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幾個月來經濟數據是怎樣慢慢走弱,蔓延至全球的呢?高盛的研究報告對此進行了分析。 高盛全球宏觀策略分析師Aleksandar Timcenko表示,當前全球宏觀經濟數據不如前幾個月理想。高盛的“全球領先指標(Global Leading Indicator,簡稱GLI)“用來衡量全球經濟增長。GLI指標顯示,全球經濟于2013年9月停止加速增長。此后的四個月,全球經濟增長為正,但增速放緩,每月經濟增速由0.4%降至0.2%。 Timcenko對近幾個月來全球經濟數據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回顧和分析: 高盛2013年11月的快報顯示,GLI指數首次表明經濟增速放緩,當時問題主要出在新興市場上,包括韓國出口和工業金屬價格指數。全球PMI指數還在上升,不過具體來看,成熟市場PMI指數在走強,新興市場PMI指數在走弱。 高盛2014年1月的快報顯示,不只是新興市場,全球整體經濟增速都在放緩。六個指標走弱: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全球新訂單與庫存之差,全球PMI指數,澳元和加元貿易加權指數,韓國出口,日本庫存與銷售之比。四個指標走強:比利時和荷蘭制造業調查,整體消費者信心指數,標普GSCI工業金屬指數,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 近期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PMI指數大幅滑落,美國新訂單與庫存之差惡化。回顧去年11月:那時GLI指數首次表明經濟增速放緩,全球新訂單與庫存之差較為平穩,全球PMI指數回落幅度較小。不過過去一個月里:全球新訂單與庫存之差下降了1個標準差,全球PMI指數回落了半個標準差。 過去三個月里,澳元和加元貿易加權指數大幅下挫,該指數下降了超過2個標準差。上個月,該指數仍在回落,不過跌幅變緩。 全球整體消費者信心指數相當強勁,抵消了部分上述經濟數據疲軟的不利影響。 總體看,盡管最近經濟增速放緩,但也不至于太糟糕,客觀地反映了當前宏觀經濟的大背景。 然而,直到今年1月中旬,全球風險資產市場才注意到這個變化,標普500指數出現明顯回調,前幾日納指單日跌幅創八個月來最大。盡管高盛和其它主流機構不認為經濟增速下滑的趨勢會持續下去,但都擔心金融市場劇動可能會影響實體經濟增速進一步下滑。 瑞銀經濟學家Andrew Cates表示,若當前市場劇動再持續數周,可能會引起連鎖反應。全球金融市場動蕩難免會通過多種渠道傳導至實體經濟中,這些渠道包括:資產負債表,風險溢價,資金成本,信心指數,支出和貿易。模擬分析結果顯示,若當前新興市場劇動不能好轉,即便不變壞,也會讓全球工業產出增速下降0.1~0.2個百分點。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