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并購中,對風險的討論已經很多了,但還是有人在不斷重蹈覆轍。對黃金礦山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從別人或自己的失敗中吸取教訓。 在即將召開的2014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澳大拉西亞勘查成果、礦產資源量及礦石儲量報告規范(中文版)》(下稱《JORC規范》將正式發布,這對于指導我國礦業企業“走出去”、海外礦業上市和并購,具有重要意義,對我國建立風險勘查礦業資本市場,也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對中國礦業企業來說,近期的好消息不止一個。9月6日,商務部新修訂出臺了《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對外投資將實行“備案為主、核準為輔”的管理模式,并最大限度地縮小了核準范圍。 2000年后,中國開始實施“走出去”戰略,從限制對外直接投資,逐漸轉變為放松對外直接投資管制和鼓勵對外直接投資。盡管如此,企業要對外直接投資,仍必須經過相關部門的核準。這無疑增加了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成本。 新修訂的《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對業內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兼并收購海外礦山項目,無疑將產生重要影響:減少在審批環節的時間和流程,有利于他們快速決策、高效運作海外項目。 然而,從對外投資趨勢來看,中國礦業領域“走出去”的狀況并不樂觀。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提供的數據,2013年,中國海外采礦業直接投資達371.88億美元,為對外直接投資的第一大行業。然而,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海外采礦業兼并收購項目19起,共86.16億美元,遠遠落后于制造業。 從黃金行業來看,雖然記者沒有掌握權威數據,但國內幾大黃金集團今年在海外并購領域,并沒有大的動作。不過,沒有動作并不代表沒有“想法”。在不久前舉行的2014中國國際黃金大會上,一場“‘走出去’是機遇還是陷阱”的討論,引起與會行業領袖的激烈討論——“走出去”進軍海外礦業領域,無疑是他們的共識,只是在方式、方法上存在不同觀點。 作為黃金大國,隨著國內幾大黃金集團的發展壯大,這些企業能否走向海外,從更高層次上改變世界黃金產業乃至礦業格局,讓中國成為黃金強國,雖然尚未可知,但參與全球競爭的共識正在達成,積蓄的力量也正向開啟“中國時代”的方向發展。 參與全球競爭 “中國幾大黃金集團不能‘在螺獅殼里做道場’,應該進行海外兼并,參與全球競爭。”在上面提到的論壇上,紫金礦業總裁王建華的一席話,體現了中國黃金企業高層的雄心與眼界。 依托膠東半島雄厚的資源優勢,山東黃金集團建成了萬噸級礦山,黃金產量位于國內前列,但據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王立君介紹,山東黃金也在力求實現區域多元化的資源配置,在國內外積極并購開發礦產資源。 “在國外,我們在世界著名的產金區開始尋求合作機會,不僅尋找在產礦產,也希望在早期勘探公司中投資發展。”王立君說。 普華永道中國礦業主管合伙人蘇啟元表示,中國企業熱衷于金礦并購的原因,主要是他們的礦山服務年限比較短,為確保未來的黃金供應,這些企業正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有潛力的黃金資源。 蘇啟元認為,中國企業未來幾年還將繼續收購黃金資產,這一方面是因為黃金礦商的股價下跌提供了逢低買入的機會,另外也是考慮到經濟形勢不明朗,投資貴金屬和黃金礦產公司會比較安全。 如果說增加黃金儲量屬于戰術選擇,“走出去”進行海外并購,在全球領域參與競爭,則屬于戰略層面。縱觀世界大型黃金生產商的做大做強之路,都有一段令人矚目的海外并購之路。 然而,中國的黃金礦山企業在發展歷程、發展背景、發展環境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存在巨大差異。用中國礦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王家華的話說:“我們需要打造一個像澳大利亞、加拿大一樣的風勘市場,沒有這個平臺,中國礦業‘走出去’是句空話。” 據北京恩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唐長鐘介紹,從今年1月15日中國產生了首批合資格人到發布《JORC規范》,都是建立風險勘查資本市場的一部分。“中國風險勘查資本市場的目標,是建成媲美加拿大多倫多證券交易所創業板,為礦業企業尤其是風險勘查企業提供融資平臺,拓展國內礦業項目融資渠道。”他說。 風險,還是風險 在海外并購中,對風險的討論已經很多了,但還是有人在不斷地重蹈覆轍。對黃金礦山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從別人或自己的失敗中吸取教訓。 據記者了解,國內幾大黃金集團負責人都曾在不同場合表示了在黃金價格下跌背景下進行并購的合理性。受金價下跌影響,很多大型黃金生產商紛紛減少國際投資,精簡和剝離國際資產,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創造了機會。 當“大款遇上大減價”,是不是要進行一場毫無節制的瘋狂大“血拼”呢?雖然國內幾大黃金集團都有并購金礦的想法和行動,但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合伙人朱按觀察,目前,這些企業和以前并未涉足黃金開發的企業相比更加謹慎。 招金集團董事長路東尚就表示,雖然現在是并購金礦的大好機會,但應該先仔細觀察,“以前我們看得比較少,傾向于保守。但從黃金價格下跌以來,我們卻認為這是一個‘走出去’的好時機,因為海外資源的價格已經比較合理,而國內資源價格還是比較高。” 讓國內礦山企業在海外并購上猶豫不決的顯然是由此帶來的巨大風險。“股票價格下跌固然能以較低價格購買礦山,但是也存在很大的風險,主要是金價走勢目前并不明朗。”朱按認為,“另外,股票的價值也不能如實反映礦山的實際價值,有可能一些礦山價格很低,但卻需要巨大的后期投入。” 相比國內企業的謹慎,巴里克也在海外并購上進行了良好的風險控制:對各個金礦在不同時期可能出現的采礦風險進行評估,并通過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加強員工培訓、實施風險管理策略和虧損控制計劃等措施,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此外,巴里克還根據不同的情況,提留適當的風險保證金,而對風險較大的區域,則更多地采用股權投資方式而不是直接收購項目的方式進行。 對于巴里克通過股權方式進行風險分擔,路東尚表示贊同。他認為,為分擔風險,“國內企業不能在國外單打獨斗,不要謀求絕對控股,在一開始時,甚至連大股東都不一定做。”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