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可能并不確信是哪條理由導致油價被腰斬之后進一步向下滑落,但可以肯定的是,商品市場紛紛崩盤的背后不會只有一個動因。 Oilprice網站原油評論員Leonard Brecken指出,油價慘跌至6年低位的一大推手是對沖基金持有的股市空頭頭寸,他們通過打壓油價來引導股價向下。另一原因是PE公司希望獲取廉價并購的機會。 同樣明顯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靜默政策也眼看著油價走軟,而另一方面,毫無疑問,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統計數據錯誤地披露了夏季原油供應依舊具備彈性的信息。不過市場疲弱的根本觸發因素在于美元強勢,由于歐洲貨幣政策正在放松階段,諸多投行開始建議投資者買入歐洲股票并做多美元。 美元和油價的負相關聯系最近有所松動。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各大主要隱患與美聯儲(FED)似乎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以高盛(Goldman Sachs)為例,該行與美國政府的微妙關系使其在油價暴跌過程扮演的重要角色難以掩蓋。媒體也是“幫兇”之一,市面上看跌石油至XX美元的文章比比皆是。 另一方面,紙面原油庫存去年秋季開始增長的現象并不意外,因中國和美國兩大燃料消費進口大國需求趨軟,不過如果說油價從100美元上方跌至70美元為合理修正,那么跌至金融危機以來的低點就有些矯枉過正了。當前有觀點將石油市場境遇與1986年的石油危機做對比,但當前經濟形勢真有那么惡劣? 石油供需形勢上,需求實際上已顯著升溫,但做多高科技股,做空商品期貨的市場熱門操作并未退潮。解釋此現象的一個理由是,美聯儲自己直接或間接地通過貨幣政策使得市場進入這一怪圈。 在去年秋季油市開始調整之時,美聯儲官員并不忌憚退出量化寬松舉措(QE),華爾街相關預期也因此炒得更熱。 到了2015年早些時候,經濟表現降溫,美國GDP年化增速降至2%以下,但華爾街當時選擇沉默,而不是建議美聯儲不要加息。美聯儲此時也沒有任何轉向再次寬松的意思,而是“威脅”市場將收緊。這和人們在2014年市場出現類似跌勢時的風向完全相反,問題在于,為何在基本面形勢趨弱時,官方和大行的姿態轉變了? 一個可供選擇的理論是,美聯儲內部人士意識到QE舉措并無效果,也從未生效過,所以美聯儲需要走另外的道路。但在利率已降至零水平的情況下,他們還有什么其他選擇? 所以需要另辟蹊徑的美聯儲選擇了讓美元相對商品部門價格走強,以此刺激消費開支。通過這一邏輯,正如美聯儲主席耶倫(Yellen)自己反復重申的,是為經濟刺激的一大來源,而媒體也配合華爾街機構一再舊事重提。 華爾街在“附和”美聯儲政策方面“臭名昭著”,因此他們選擇買入科技板塊股份來將股市泡沫吹得更大更危險。這也是美聯儲為何如此急于關閉伊朗核談判,讓市場充斥更多原油供給的原因。 上述理論并沒有表面上看上去的那么“牽強”,尤其是考慮到華爾街已緊緊跟隨當局政策長達6年之久的情況下,而全球資金充斥金融系統,但其中現有部分流入實體經濟的情況下。這可能正是解釋油價暴跌背后的根本因素。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