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筆者寫過幾篇文章論證“股價與利率無關”的觀點,有幸的是,這與諾貝爾獎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席勒的觀點有相近的地方,他也認為“股價與利率無關”——2015年9月14日,他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諾獎得主警告美國股市泡沫》。 這位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說:沒有歷史依據顯示利率和股價之間存在聯系,你可能會以為加息的時候投資者會拋售股票,但是金融市場不會那么簡單。 當然,即使有十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都持這樣的觀點,這個結論也不一定就是真理。但是至少說明我們非常有必要來認真研究這個問題。 中國有句成語“眼見為實”。可是人的眼睛卻經常只能夠看到事物的表象。 在古代,人們千百次親眼見到羽毛下落的速度比石頭慢。于是得出結論:重的東西下落的速度快,輕的東西下落的速度慢。 這個結論聽起來非常有道理,并且又與人們見到的實際情況非常吻合,因此得以在人類的認識當中流行了數千年之久。 直到400年以前,伽利略在意大利著名的比薩斜塔才用實驗證明這個結論是錯誤的。 在股票市場,人們可能多次見到“降低利率,股票大漲;提高利率,股票大跌”——這個現象實際上是人們在錯誤的認識引導下進行操作的結果。 人們在這個錯誤的認識引導下進行操作,它產生的結果又進一步加深了人們的錯誤認識。 2015年正好是“廣場協議”三十周年。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 因協議在廣場飯店簽署,故該協議又被稱為“廣場協議”。從1985年9月到1987年2月,日本銀行5次下調基準利率,導致日本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陷入“泡沫經濟”。 在“銀行降息,股票大漲”的說法“指引”下,1986年到1989年,日本股市從13000點漲到了38900點。日本股市的頂點是1989年12月29日,這一天日經指數創下了38915點的最高紀錄——平均市盈率70.6倍,股市市值達630萬億日元,相當于日本當年GDP的1.5倍。 投資者沒有想到:1989年,日本銀行開始提高利率,日經指數急轉直下。1992年4月1日,日經指數跌破了17000點,日本股市陷入恐慌。1992年8月18日降至14309點,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從表面上看,日本的例子仿佛正好可以得出“降低利率,股票大漲;提高利率,股票大跌”的結論。 實際上,最根本的原因是:股票對銀行降息反應過度在先。 因為,人們沒有搞清楚以下三個問題: 一、降息以前,股票的泡沫大不大? 如果股票的泡沫本來就很大,若股市因為銀行降息而大漲,這必然進一步加大股票的泡沫——如果股票的泡沫大,即使股票價格不變,降息也許只能對沖股票的部分泡沫。 二、降息到底會給每個股票帶來多少好處?股價因為降息的合理變化應該是多少? 股價也許最多只可以漲幾成,實際上卻漲了好幾倍。 三、降息的時間究竟會有多長?降息何時又會變為加息? 絕大多數股票投資者沒有意識到:降息只是一個時間段——美國科技股泡沫在2000年破裂以后,2001年美聯儲連續11次降息,到2002年11月累計降息4.75個百分點,基準利息是1.25%。 從2004年6月開始,美聯儲連續17次加息,基準利息加到了5.25%。2008年以后,美聯儲又將基準利息降到幾乎為零。 “股價與利率無關”,這個結論對股票市場至關重要。各國的散戶們正是由于沒有真正搞清楚這個結論,才反反復復落入同一個陷阱里;他們先后交的學費是巨大的。 中國有句成語:“一字千金”。 “股價與利率無關”這7個字讓日本股票的市值在3年內蒸發了400萬億日元——相當于19萬噸黃金。 盡管股票的市值與真實的財富有一定的距離,但是如果考慮“降低利率,股票大漲;提高利率,股票大跌”這個說法在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影響,特別是對于相信這個說法而在高位接盤的散戶來說:超過十萬噸黃金的學費才換來了“股價與利率無關”這7個字。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