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黃金價格已回歸至五年多以前的低點,低迷的價格對金礦企業而言無疑是重大災難,但對于那些有海外擴張野心的企業,低價也意味著機會,這從近幾年國內金礦企業巨頭在海外市場騰挪的身影可見一斑。 國內金礦企業巨擘紫金礦業24日發布公告稱,關于收購艾芬豪公司持有卡莫阿控股公司49.5%的股權及股東貸款的項目,已獲得各方一致同意,并簽署了延期和成交協議。 期貨日報記者查看紫金礦業披露的公告信息發現,紫金礦業從2014年至今共有6個海外礦企的收購項目。其中,今年5月收購的位于南太平洋(601099,股吧)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波格拉金礦近半股份的項目斥資2.98 億美元,8月通過其在澳大利亞的全資子公司諾頓金田收購澳大利亞鳳凰黃金公司股份的項目斥資約2.05億元人民幣。 國內金礦企業為何在金價低迷的背景下在海外市場施展拳腳? 中國建設銀行(601939,股吧)商品與期貨交易部總經理王勇25日在“2015黃金產融結合論壇”上表示,中國的黃金產量雖然很高,但儲量并不多。“截至2015年,中國已經連續9年排名全球第一大黃金生產國,我們必須把黃金事業用開放、發展的理念去經營,可以在合適的時候做一些并購嘗試,國內企業的并購更多的是合作共贏,還應該把眼光拓展到國際市場上。”王勇說。 有市場人士表示,由于金屬價格目前非常低,礦的估值相當有競爭力,這一波價格的下跌對國內礦企而言是做海外兼并的大好機會。 機遇面前,困難自然也不少。建銀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能源及礦業執行董事張瑞康表示,過去這些年中國企業尤其是礦企“走出去”的并購交易中,有成功也有失敗,有鮮花也有淚水。 “礦企出海首先面臨的問題是選擇什么樣的并購目標,企業在選擇目標時要綜合考慮成本的問題,”張瑞康表示,由于現在金價不樂觀,全球20%—25%的金礦都是賠錢的,企業做投資選擇的時候,要衡量是否有能力降低收購過來的礦企成本,否則就應該尋找更低成本的礦企。 張瑞康說,國內企業的收購更多是資產層面的交易,是控股權的交易,這是導致過去中國的礦產在進行國外收購中有很多淚水的原因之一。“事實上,國外的礦業在并購方案設計上是非常靈活的,如可以先做一個少數股權,慢慢拿控股權以降低風險。” 張瑞康認為,對出海并購的礦企而言,融資安排也非常重要。據了解,往常金價在上漲的時候,各種金融機構都會盡最大力度支持海外并購,但也要考慮價格下行的風險。 張瑞康同時表示,時間的選擇也是并購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若企業在正確的時間做一項投資,則估值對交易成本的影響不是很大,但如果在錯誤的時間做,估值再精確也惘然。”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