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金融市場的劇烈震蕩卻讓人不由得想起2008-2009全球金融危機,以及2011-2012年歐債危機的初期階段。市場震蕩的程度和模式的確讓人憂心,在有些人看來,這頗有“第三波危機巨浪”來襲的味道。 首先就是銀行股遭到拋售的同時,實力較強政府的借款成本大幅下降而高負債國家借款成本飆升——這個“惡性循環”正是以往危機的特征。另外一個與之前危機相似的狀況是,公司債遭遇沉重拋壓,投資者專門打擊葡萄牙國債等歐元區軟肋,銀行間信貸壓力指標趨高。 投資者擔心作為歐債危機特征的一個“惡性循環”可能再現,這就是,歐元區較弱國家政府依賴本地銀行購買他們發行的債券為預算赤字融資,但之后在銀行陷入困境時不得不對銀行業施以援手——從而將政府的債務推高至不可控的水平。聯想到此,投資者紛紛拋售葡萄牙國債,推動國債收益率飆升。 所有這些都令人不安地回想起之前的危機。從某些方面來說,危機就是始于近八年前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 Smith & Williamson固定收益部門主管Robin Marshall表示:“我感覺這就是危機的第三波巨浪。我們在2008-09年經歷了雷曼危機,2011-12年經歷了歐債危機,現在則是中國/大宗商品動力銳減。” 每當投資者對銀行業感到擔憂之際,他們都會買入AAA評級債券來避險,之前兩次危機時期他們就如此做。 在2008-09年,歐洲銀行股重挫超過80%,五年期德國國債收益率下跌270個基點。2011-12年,兩者跌幅分別為50%和200個基點。這次,銀行股迄今跌幅為30%,德債收益率從零降至負0.40%。介于這三輪市場動蕩的期間,沒有哪個時候銀行股和德債收益率間的相關性如此明顯。 債券投資者把信用評級為垃圾級的葡萄牙列為歐元區的下一個薄弱環節,一如2011年時候。當時該國步希臘和愛爾蘭后塵,也尋求國際紓困。葡萄牙債券收益率本月幾乎翻倍,按照這個速度,只要幾個月就能讓該國被市場拒之門外。 葡萄牙 歐洲央行(ECB)行長德拉基(Mario Draghi)在2012年承諾將“不惜一切保衛歐元”,原本已基本上結束了歐元區的危機,區內實力最強和最弱的成員國之間債券利差有所縮窄。眼下這種縮窄趨勢正在逆轉,如果持續下去,可能會有另一個國家遭到葡萄牙債券那樣的拋售命運。 危機重演 不過也有一些分析師指出,擔心金融危機會重演還為時尚早。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Credit Agricole)駐紐約的固定收益策略主管David Keeble認為,總體上這更多是由于市場恐慌所致,并非新的危機出現,其它壓力指標遠未達到暗示危機的水平。 銀行間拆借市場在2008年銀行業危機時處于風暴中心,目前該市場的緊縮程度在歐元區和美國分別為2014年中期以及2012年中期以來最嚴重,不過距離峰值水平仍差得很遠。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