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中國央行為防止美元貶值,將動用外匯儲備購入黃金以替代美國國債的傳言甚囂塵上,國際金價在1月中旬以來的上漲被市場臆測為此計劃付諸行動的證據或被用來作為黃金多頭的借口。 近兩三年,國內有一種觀點逐漸流行起來,那就是認為黃金是一個“安全的”,能夠“保值、增值”的投資品種,建議央行大舉買入黃金以分散外匯儲備風險,且可以考慮人民幣與黃金掛鉤以提高“含金量”,而民間的投資黃金熱也逐漸高漲。 這一觀點的主要依據有以下幾個方面:一、黃金價值穩定,適合作為外匯儲備的主要資產配置品種;二、黃金是抵御通脹的最佳工具,可保值增值,應廣泛投資;三、美元持續貶值,儲備黃金可對沖美元貶值風險,避免外儲縮水;四、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國債是用中國人的錢為美國人買單,賣掉美國國債買入黃金可避免陷入“陰謀”;五、在全球金融領域地震、經濟衰退的當前,黃金是最好的避險工具;六、來自于各國央行和民間消費的黃金需求強烈,黃金價格將大幅度上漲,現在是央行和個人買入黃金的“最后機會”。 是否應該動用外匯儲備大規模買入黃金是一個需要認真討論的問題。 首先應重溫一下央行外匯儲備的主要功用——平衡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穩定匯率、提升國家信用、提高綜合國力。其中最主要的功能是對外支付和匯率干預,而其投資增值主要體現在日常管理上。因此,討論外匯儲備作何投資的問題,應以其基本功能為基礎,不能夠本末倒置。 在日常的外匯儲備管理中,配置的相對穩定和調整的循序漸進是必須的,頻繁變更配置比例和對某一資產短時間內大出大進,無論對本國和世界金融體系來講,都是有害無益且不負責任的。 對于黃金儲備調整來講,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注意: 黃金是低風險資產嗎? 眾所周知,價值通過價格來體現。任何資產的價值,最終都要通過支付活動來實現。外儲持有黃金還是其他資產,需要考慮其貨幣化后的最終支付能力與其他資產的差異。 翻開黃金的歷史可以清晰地看到,自金本位解體尤其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黃金價格便旋即進入了大起大落的波動時代。比如自1980年的835美元/盎司高點至2001年250美元/盎司低點,金價跌去了近70%;而在2001年-2008年的時間里,則最高上漲了4倍,由此不難看出其高度的不穩定性。 在日常的國際活動中,黃金除非被當作資本使用,其本身并不能創造價值。上世紀70年代后,黃金開始自由買賣,其金融屬性逐漸削弱,而商品屬性則日益增強,持有黃金也就沒有穩定的收益來源,這與股票和債券投資有著本質區別。 因此,從穩定性和最終支付角度來看,持有黃金和其他風險資產并無本質區別,而其穩定性與主權債券則無法相比。所謂黃金是一個低波動、低風險、回報穩定的投資品種的說法,應是一個大眾誤區。 黃金真能抵御通脹嗎? 討論黃金抵御通脹的功用,首先需要明確是對抗國內的通脹、還是國外的通脹,并且需要知曉幾個客觀前提: 黃金市場為開放的全球性市場,在任何一個經濟體內部,黃金價格隨國際市場變化而變化;世界黃金價格以美元計價,與美元的匯率是世界絕大多數貨幣(包括人民幣)的基準匯率;全球各個經濟體的經濟周期以及通脹水平存在差異;持有黃金無利息收入。 從國際的角度出發,黃金能否對抗通脹,取決于黃金的投資收益能否覆蓋原資產所在國同期的通脹上漲幅度。 以美元投資黃金為例,1980年時黃金價格為835美元/盎司,如果這時外匯儲備賣出美元買入黃金,到2001年時金價為250美元/盎司,21年過去了,相對原資產美元來說,黃金投資的直接虧損就達70%,如果把同期通脹上漲了3倍的因素計算在內情況就更加糟糕。即使到今天,黃金價格又回到了1980年當期水平附近,但其貨幣化后在美國的支付力已不及28年前的1/3,而同期美元整體表現為升值,對于這一項投資來說,何來保值? 從中國國內的角度出發情況就更為復雜,如想達到黃金對抗通脹的結果,需要期初以美元投資的黃金到期末轉換成人民幣時,能夠換取期初的商品和服務,其中包含重要的匯率因素。眾所周知,黃金價格是大幅波動的,若想達到這一結果并不是一件可以確定的事情。 事實上,黃金投資能否保值增值、對抗通脹的核心問題是以本幣或外匯儲備原投資貨幣 (以下簡稱 “投資貨幣”)計算的黃金價格能否上漲的問題。而此種黃金價格上漲與否,與黃金在國際市場中的表現、本幣或投資貨幣匯率變化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如果想要達到本幣或投資貨幣計價的黃金價格持續上漲的效果,需要符合以下一些情形: 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始終是上漲的,同時本幣或投資貨幣對美元匯率長期保持固定比例關系或持續貶值;本幣或投資貨幣對美元持續升值,但升值幅度小于黃金價格上漲幅度;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長期保持不變,而本幣或投資貨幣對美元持續貶值;一國惡性通脹的同時,本幣或投資貨幣對美元匯率也在大幅度貶值;國際市場中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在下跌,而本幣或投資貨幣對美元的貶值幅度大于黃金價格下跌幅度。 可以看出,真實的市場狀態有很多種,在大多數時間并不能夠遵循上述情形。比如,在美元上漲黃金價格下跌的同時,本幣或投資貨幣雖對內貶值但對美元匯率持續上漲,這將導致本幣或投資貨幣計價的黃金價格大幅下跌。 事實上,黃金的保值作用體現在一國內惡性通脹的同時伴隨本幣對美元大幅度貶值且貶值幅度需要大于同期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下跌幅度的時候,比如現在的津巴布韋。退一步講,即使在廣泛的國際空間內黃金真的已具有了對抗通脹的實際作用,目前我們面臨的是全球通縮壓力,而非通脹,現在動用外匯儲備來大規模購金對抗通脹是否具有足夠的意義? 因此,拋開經濟周期、市場變化、匯率因素和所處地域等來簡單地談論黃金的保值增值,只能是缺乏說服力的人云亦云而已。 金價永遠與美元呈負相關嗎? 國際黃金以美元定價,這使得很多人士認為兩者始終呈現負相關關系,但事實上,這只是近幾年來黃金商品屬性突顯使此特征較為突出的結果,實際的歷史和市場情況則并非如此,這只需要對照黃金與美元的歷史走勢即可輕易看到。比如1988年-1992年,美元整體走勢為下跌,而同期國際金價也在走軟;近四周以來,金價也與美元匯率同步走強。 影響黃金價格走勢的因素有很多,絕非匯率一個方面就能夠覆蓋得了。打個比方講,如果歐洲內部發生政治動亂或戰爭,黃金和美元就有可能雙雙走強。 另外,在09年,資金回流的風潮仍然可能被再度掀起,并將有可能促使美元延續升勢。 歐洲整體經濟陷入衰退、金融體系風險事件爆發、國家主權評級頻遭調降;美國金融、地產未見恢復,而傳統行業已遭重創;新興市場結構性問題隨著全球經濟衰退矛盾開始暴露,這些因素均有可能導致市場信心進一步喪失并更加惶恐,風險部位和杠桿交易被進一步解除,資金持續流回美元。如果說歐元在08年下跌是因為被動撤離,在09年恐將演變為主動拋售。 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美元在前三個季度走強而非走軟。從更長遠來看,美元匯率整體呈現周期性波動局面,并非始終一邊倒。雖然在2010年-2011年美元存在再次下跌的風險,但未來8-10年的時間美元匯率整體呈現強勢的概率反而較大。 片面強調美元匯率的下跌以及與黃金價格的負相關性,緣于對匯率和金價市場層面因素的不了解。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