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五、十六世紀歐洲大國競爭中,各國為了籌措戰爭經費,不停地向商人借貸,專制君主因為權力不受限制,在財政危機時動輒廢除自己所欠的債務,信譽很差,借不到錢不說,即便借到了,利息也非常高。立憲君主因為權力受到限制,不會輕易賴賬,在戰爭的關鍵時刻,仍能以低息獲得巨額貸款,最終在財政上把對手拖垮。是故羅斯切爾德的成功,實際上是所謂“財政國家”的成功。 據說,世界正在經歷1929年大蕭條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對此我雖然將信將疑,但媒體塑造的這一景觀無疑刺激人們反省金融歷史,質疑資本主義的合理性。 哈佛大學歷史系和商學院的兩棲教授尼爾·弗格森不愧是最有生意眼的歷史學家,抓住這舉世恐慌的機會出版了《貨幣崛起》。最有意思的是,他雖然不懂中文,卻根據《金融時報》的報道,在書中破天荒地提到了宋鴻兵所“編著”的《貨幣戰爭》。其實,他的書和宋著一樣,都是暢銷書,本無什么學術價值。但是,如果從公共知識分子的角度來看,則兩書都值得一評。因為兩書代表著不同的意識形態。這種不同的意識形態,在金融全球化的時代很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影響我們的決策。 宮廷學者還是泡沫學者? 先說說弗格森其人。他可以說是目前西方身價最高、影響最大的歷史學家,1964年出生,三十幾歲就建立了自己的國際聲譽。他的可貴之處在于既有嚴格的歷史學訓練,又懂金融。他2000-2002年間在牛津大學任政治史和財經史教授,2002-2004年到紐約大學商學院擔任財經史講座教授,2004年后則在哈佛大學歷史系和商學院同時擔任講座教授。從2007年開始,他還在一家對沖基金公司GLGPartners擔任咨詢人,算是金融界的高級從業人員。同年,他離開英國的《每日電訊》而加盟《金融時報》,成為其客座編輯。一個勉強剛剛進入中年的人,不僅打通了老死不相往來的歷史和財經兩個領域,而且橫跨學術界、金融界和媒體,在我們這個已經高度專業化的星球上當然是個異數。 他最大的貢獻,或者說他的看家本領,還是其歷史著作。從1995年在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紙和鐵》以來,他已經出版了13本書(不完全的統計)。基辛格甚至把自己的檔案向他開放,指望由他來完成自己的權威傳記。不過,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他逐漸從職業歷史學家變身為暢銷書作家和公共知識分子。 《時代》周刊在2004年(也就是他40歲那年)把他評為“影響世界的100人”之一,主要就是根據他的通俗歷史寫作。隨著美國崛起為獨霸以及布什單邊主義外交的施行,他從大英帝國的興衰一直寫到美利堅帝國的崛起,歷史和時評渾然一體。他從歷史的視野為布什的單邊主義張目,稱帝國主義歷史雖然血淋淋,但總體上推進了人類文明。大英帝國的衰落,不是因為像保羅·肯尼迪所說的擴張過度,而是擴張不足。美國不應該從中錯誤地總結經驗教訓,要抓住時機建立一個自由帝國(liberalempire)的世界秩序等等。可見,他是個不折不扣的西方中心論者,被許多人稱為殖民主義的衛道士、布什政府的宮廷史學家。 即使把這些激烈的批評都視為意識形態的偏見,我們站在中性的立場上冷靜地估量,他至少是個泡沫性人物。過去十年,華爾街有華爾街的泡沫,房地產有房地產的泡沫,知識分子也有知識分子的泡沫。這些泡沫的根源,恐怕還是美國成為世界獨霸后信心無限、最終由布什政府造成了的“帝國泡沫”。如今這些泡沫都破滅了,弗格森這個泡沫也不例外。 許多學術界人士指出,他的“歷史著作”越來越背離歷史學的家法,有的書居然沒有注釋!另外,在這些書中許多內容不斷重復,有幾本像是報紙上的時評集。他經常作一些簡單化、大而無當的結論,卻沒有什么史料上的證據來支持,甚至對同行的最新研究也沒有注意,寫歷史越來越像寫政治小說。最糟糕的是,他要求美國承擔起自己的“道德責任”、建立自由帝國的世界秩序。這種“新保守主義”的理論,如今也已經破產。 《貨幣崛起》這本新著也有同樣的問題。有些章節,特別是涉及到美國金融史的部分,超出了他歐洲史的專業領域不說,寫得也非常草率。比如寫到安然破產案等等,不過是把媒體報道重新炒一遍而已,讀來索然無味。他最后以中美金融合體的“中華美利堅”(Chimerica)的宏觀構想代替了其“自由帝國”的理念,算是又一新論,以適應單邊主義之后的世界。可惜其中還是見識有余,論證不足。 泡沫學術破滅后還有實貨 不過,此書并非一無是處。相反,對中國的讀者、特別是非史學專業的讀者而言,還很有參考價值。 首先,弗格森開宗明義,說明撰寫此書的目的是在金融危機的時代啟蒙公眾的財經知識,給大家提供一些歷史的視角來理解今日的世界。在這方面,很少有歷史學家能像他這樣兼通金融和歷史,并有著媒體寫手的溝通能力。他先發制人地聲言自己寫的就是暢銷書,不是嚴格的歷史著作,也堵住了那些以學術標準要求他的批評者的嘴。 第二,他畢竟受過嚴格的歷史學訓練,而且是一流的史學家。憑著過去的家底,他在自己的領地不太會犯常識性錯誤,對學術界成果的概述雖然不全面,但至少不離譜兒。你要聽人講通俗版的歷史,最好還是找這種*得住的人。 第三,他在學術起家階段,對幾個具體題目都進行過扎實的研究,在學術界普遍受到稱贊。而這些原創性的研究,正好構成他此書的核心部分。比如他在1998年和1999年出版了《羅斯切爾德家族》兩卷,被稱為是他最后一次從原始檔案出發的原創性研究,也是他唯一在史學界廣受贊譽并多次獲獎的著作。眾所周知,羅斯切爾德是《貨幣戰爭》一書的主角,也是《金錢的崛起:世界金融史》其中一章的主要部分。作為羅斯切爾德研究的權威,弗格森對相關金融史的敘述舉重若輕、簡要精當。中國那些《貨幣戰爭》的讀者,如果讀不懂弗格森的兩卷經典研究的話,至少要從他這本暢銷書中了解個概要。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