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市場近期頻現復蘇“綠芽”。信貸息差和波動率指數已雙雙回落至雷曼事件之前的水平,而標普500價格指數亦再接再厲,自3月份的低位至今已大升40%。市場普遍認為,美聯儲旨在避免危機惡化和系統性崩潰方面的措施卓有成效。 自從去年危機加深以來,美聯儲已向貨幣市場基金、商業票據以及初級公債交易商等提供多項特別資助方案。毫無疑問,假如沒有美聯儲的上述行動,情況本來可能會惡劣甚多。但展望未來,究竟這些措施能將形勢改善多少,目前仍然是未知數。 隨著聯邦基金利率實際上已被下調至零位,融資成本的昂貴程度降低(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及商業票據息差均已回落至正常水平),市場對于當局特別流動資金輔助工具的需求逐漸趨淡,通過回購資產以放寬信貸的做法,成為美聯儲的主要政策工具。盡管市場普遍給予正面反應,此類資產回購措施的有效程度仍然令人懷疑。 英格蘭銀行5月份的通脹報告,曾列出央行回購資產可在以下三大方面造好經濟:首先,提高銀行放貸;其次,降低借貸成本;第三,增加家庭及企業范疇的財富。該行在報告中指出,這三種效果應能增加收入,并刺激開支。但我們認為,將該項框架與美聯儲近期的事態發展作比較,就會發現央行實現上述三大目標的能力存在局限。 首先,美聯儲的數據顯示,當局自去年9月份以來所創造的額外儲備目前都處于“投閑置散”狀態。商業銀行本來可以利用儲備向私營領域發放貸款,但卻選擇任由儲備積壓,結果多余儲備總額已高筑至8840億美元,遠高于2006年17億美元的平均水平。與此同時,美國的銀行信貸仍在繼續收縮,而且速度更是1973年以來之最。 其次,雖然企業類別的信貸形勢似乎改善(息差雖然仍高但已有所收窄,股票及債券發行亦出現復蘇),但是家庭類別仍然面臨困難。資產擔保證券的發行數量只有2005年高位時的一半,而私人機構按揭證券(主要是特大按揭證券)的發行數量亦極度有限。與此同時,盡管美聯儲自今年1月份以來已經購買4300億美元的機構按揭抵押證券,但機構按揭利率卻在同期上漲約80個基點。 第三,家庭財富繼續縮水。雖然股市近期從低位開始大漲,但如以今年來計升幅則十分輕微。我們可以大致估算出,美國股票財富較2007年頂峰時仍然大跌約四成,可以想見家庭財富在其中必然損失不輕。更加重要的是,作為家庭財富最大組成部分的房地產仍在繼續貶值。 現實的困境是,美國消費開支仍在倒退(盡管減稅因素令個人收入增加0.5%,但4月份的消費開支仍然下降),失業率上升,工時也不斷縮減。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融資條件改善,負債水平相對回落,企業界看來仍不會積極投資。貸款主任調查報告也能證實這一觀點,數據顯示,目前工商業的貸款需求仍然極度疲弱。 在我們看來,美聯儲信貸寬松措施的最大貢獻可能在于扭轉了市場對通縮的擔憂。這與日本的經驗恰好相反,當時日本市場根深蒂固的通縮預期,正是該國央行量化寬松措施最終未能奏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美國10年期抗通脹國庫券的均衡通脹率已從去年底的12基點,回升至當前較為正常的193基點水平。密歇根大學消費信心調查當中的物價預期部分,也在去年12月份見底反彈,并已重返過去20年的平均水平。我們認為,隨著通脹困擾加劇,市場擔憂的焦點問題,正迅速轉往另一方向:一旦經濟復原,美聯儲局將如何扭轉大幅放松銀根的立場? 綜上所述,雖然迄今為止美國當局應對金融危機的積極措施令人贊賞,但假如這些措施是以重筑收入和開支為目標,那么美聯儲顯然還沒有真正大獲全勝。事實上,銀行借貸依然收緊,消費者需求亦不斷下滑,家庭財富也仍大幅縮水。因此,近期投資者對股票等風險資產的冒險意欲急升,就顯得似乎有些為時過早。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