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國4月末所持有的美國國債數額減少了44億美元,僅占總持有量的0.58%,占比上看并不大。而宣布減持美國國債的俄羅斯4月減持達1.02%,減持力度遠遠高于中國。因此中國即便是有意減持,減持力度也不大。
第二,從4月美國長期債券的分國別持有量變化報告看,中國當月增持美國長期國債(Treasury Bonds)達103億美元,由此可見,中國所謂“減持”的主要是中短期美國國債(Treasury Bills & Notes)。
第三,TIC報告顯示,4月外國官方機構凈增加中長期美國國債171億美元,同時凈減少短期美國國債121億美元,因此進一步我們可以推斷,中國作為其中重要的數據貢獻者,在減少持有的中短期美國國債中,短期國債可能占比較大的比例。
第四,有各方面的信息顯示,中國在危機比較嚴重的2008年購入大量的美國短期國債,今年4月或是短期國債到期高峰。事實上已有的數據可以支持這個觀點。我們統計了2008年5~12月的美國短期國債月度發行數據,發現半年期(26周)國債發行最為活躍,在發行次數和發行量上均超過了1年期、三個月和一個月期的國債,再看中國5~12月的月度增持美國國債量,2008年10月有明顯的增加,因此可以推斷中國在當月通過參加標售增持不少美國短期國債,而其中半年期國債占較大的份額。經過6個月正好為2009年4月,這些半年期國債集中到期,因此中國4月減少持有美國短期國債,可謂是因為到期而被動減持。
第五,從美國國債主要持有國家和地區的數據變化看,4月份中國、日本、加勒比海地區銀行、石油輸出國、俄羅斯和巴西是減持美國國債的主力,共減持186億美元國債,再看這些國家和地區持有的美國長期國債數據,只有中國顯示增持103億美元,其他國家和地區都無一例外是減持。因此,與前面的判斷相結合,與其說中國與其他主要美國國債持有國一起減持美國國債,還不如說中國正在利用持有國債到期,在進行一次美國國債久期結構的調整。
第六,4月份,無論是在美國國債還是美國長期國債的持有數據中,英國都在增持者名單中,而且增持非常明顯,超過了200億美元,而在過去的幾個月都沒有如此明顯的數據變化。在一些專家的研究中指出,近年來的數據顯示,中國有可能借道英國市場進行購買美國國債,因此如果4月中國借道英國市場購買美國國債,可能暫時沒有顯示在中國購買賬目上。
以上的事實和數據告訴我們,僅僅看4月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數量減少了44億美元,還不能輕言中國有意減持美國國債。很有可能這只是中國利用持有短期美國國債到期的機會,對美國國債投資組合久期進行的一次調整,畢竟美國長期國債當前的收益率對于投資者來說重新變得有吸引力了。中國的外匯投資想要明顯從美國債市分流,恐怕還不是短期內容易達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