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帶給全球貿易創傷的同時,全球外匯儲備也隨之縮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二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外匯儲備總量在今年第一季度已經降至6.53萬億美元水平,為連續第三個季度出現下降,較去年第二季度的峰值7.01萬億美元縮水了近6.8%。 貿易銳減致外儲下降 在這份每季度末更新的報告中,涵蓋了IMF成員國以及其他經濟體在內的近140個報告者的外匯儲備情況。報告顯示,截至第一季度末,全球外匯儲備總量為6.53萬億美元,其中能夠分辨報告人所持幣種的外匯儲備為4.06萬億美元,其他無法分辨幣種的儲備為2.47萬億美元。 數據顯示,從去年第二季度之后,全球外匯儲備總量即出現連續下滑的趨勢,2008年第二、三、四季度的全球外匯儲備總量分別為7.01萬億美元、6.89萬億美元和6.70萬億美元。“全球外匯儲備下降最主要原因,是危機帶給全球貿易的‘去全球化’影響。”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昨日對CBN記者表示,由于危機的肆虐,曾經以美國消費為動力的全球貿易出現嚴重下滑,美國消費能力的下降使得主要積累外匯儲備的新興市場國家外匯出口面臨嚴峻的挑戰。而從全球范圍來看,危機帶來的“去全球化”影響使得國際貿易大幅萎縮。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斌也持相同的觀點。他對CBN表示,亞歐主要的外匯儲備持有國都依*外向型的出口來推動經濟,金融危機導致的外部需求銳減,令這些國家的順差減少,這是影響全球外匯儲備總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除中國以外,在外匯儲備中排名前列的日本、俄羅斯、印度、法國、巴西等國的出口均出現大幅下降。其中一季度日本出口環比下降26%,而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收入降幅均超過一半。與此同時,美歐各國的貿易逆差正在減小,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前4個月美國外貿逆差1641.27億美元,同比減少44.1%。而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歐盟今年第一季度經常項目逆差為508億歐元,與前一季度的573億歐元逆差相比有所下降。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帕斯卡爾·拉米在上月曾表示,目前還看不到世界貿易走勢的“積極信號”,他預計今年的世界貿易總額會萎縮9%,為二戰以來的最大降幅。 對于眾多新興市場國家外匯儲備出現縮水,孫立堅認為這和金融危機中新興市場的央行動用外匯儲備持續干預匯市支撐本國貨幣不無干系。IMF測算,新興市場經濟體持有的外匯儲備總量也是連續第三個季度出現下跌,最大跌幅正是從去年第三季度的4.48萬億美元下降到了第四季度的4.23萬億美元,而今年第一季度為4.12萬億美元。 此外,對于全球外匯儲備的連續縮水,昨日也有分析認為是因為占外匯儲備比重較大的美國國債價值下跌所致。但上海利可投資有限公司的投資總監潘瑋杰不認同這一說法。他認為,美國國債價值下跌是從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宣布大規模的發債計劃以后才開始出現,而在金融系統不穩定的前幾個季度,美國國債一直被認作避險天堂而受到投資人的熱捧,美國國債價格也是不跌反漲。 美元儲備比重略增 而從IMF公布的報告中可以看出,在今年一季度盡管包括美元在內的各類外匯儲備數量均出現了下降,其中美元儲備量減少2.3%,歐元儲備量下滑5.9%,英鎊儲備量削減4.8%,日元和瑞郎的儲備量也呈現下降。 但美元所占的比重卻較之前季度出現了上升。在公布的4.06萬億美元可分辨幣種儲備中,美元占據了2.6萬億,從之前一個季度的64%上升為64.9%,為2007年第二季度以來最高,但已遠低于2001年第二季度時的73%。對于美元所占比重的上升,孫立堅認為是由于之前全球金融市場去杠桿化所致。“在去年第三季度開始的去杠桿化過程中,資金撤出風險資產而逃入美元這一避險天堂,增加了對美元和美國國債的需求,其中也包括各國持有的部分外匯儲備資產。” 對于全球外匯儲備結構中美元比重的繼續增加,Brown Brothers Harriman的資深外匯分析師Win Thin表示:“外匯儲備多元化進程在第一季度似乎有所逆轉,整體來看,我們并不認為會發生多元化儲備損及美元地位的情況。”Thin指出,美國財政部的資本流動數據和美聯儲的代管債券持倉報告也都支持了這一觀點,即使投資者或會分散美元儲備,但將仍舊購入美元資產。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