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聯儲日前召開的上半年政策會議上,美聯儲不但沒有如部分人士預期的那樣擴大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反而對政策進行了調整,不再強調通貨緊縮。這表明,美聯儲將逐漸從之前的經濟刺激政策中退出。由于美國是世界經濟的引擎,美元享有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其退出路徑對全球經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在探討美聯儲退出路徑之前,我們需要了解其在金融和經濟危機后所采取的主要政策。危機爆發以后,美聯儲從2007年9月開始連續降息,并從2008年9月起聯合世界其他五大央行聯合降息,同時向銀行等金融系統注入大規模的流動性。至2009年3月,美聯儲將基準利率降低至0-0.25%,并開始大規模購買國債和增加購買機構債券,正式實施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由于許多政策是非常規的措施,在刺激經濟的同時,對于美國和全球經濟也有傷害。因此,美聯儲在退出這些政策時也大有講究。 目前看來,退出路徑主要有兩條,一條是按照進入路徑的相反方向退出,一條是不規則退出。前一個路徑是:取消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即停購和拋售美國國債及其機構債券-回收投放在金融系統的特別流動性-提高利率。后一個路徑是:回收投放在金融系統的特別流動性-取消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提高利率。筆者認為,這兩種路徑雖然有各自的優點,但同時也有負面作用,且過于絕對化。因此,可以尋求第三條路徑:第一步,退出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與回收投放在金融領域里的特別流動性并舉,兩個政策同時退出一部分;第二步,完全退出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回收危機后投放在金融領域的特別流動性;第三步則是升息。 筆者認為,采用第三種路徑可能是較好的選擇。因為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實行,可以壓低國債的收益率和抵押貸款的利率,但是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是“債務貨幣化”,在經濟穩固、復蘇前景明朗后,會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而向金融機構提供的特別流動性,可以增強金融機構的信心和放貸的積極性,促使信貸解凍等等,但是金融機構獲得這些流動性需要支付較高的代價,長期大量地使用,對于金融機構自身也有一定的傷害。所以,過遲取消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可能會造成烈性的通貨膨脹;過早取消該政策,也會無法壓制美國國債收益率和抵押貸款利率的走高,從而打擊經濟復蘇的力量。 同樣,過遲取消提供給金融機構的流動性,會使得金融領域流動性過剩,而過早取消則可能打擊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放貸能力。因此,為了在經濟復蘇初期保留這兩個政策的優點、摒棄其缺點,最好是同時對這兩個政策分步退出。在退出這兩個政策接近尾聲或者是全部退出時,美聯儲就可以啟動加息周期了。 美聯儲的退出路徑對全球各經濟體的經濟政策特別是退出路徑有重大的影響。如果美聯儲采取第三條退出路徑,將會使得全球經濟從危機到復蘇平穩過渡,經濟不會大起大落,二次探底的風險減小。對于發達經濟體而言,完全可以跟隨美國的路徑退出;對于新興經濟體來說,由于刺激政策一般是擴大信貸、擴大投資、降息,也可以模仿美國的退出路徑,同步于美國退出的時間,按照收緊信貸和削減投資規模-完全退出危機中額外增加的信貸和投資-升息的路徑來退出。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