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財政部公布報告顯示,5月份海外資本仍顯流出之勢并有所加快,666億美元海外資本流出美國,而4月份為凈流出380億美元。而在美國長期國債中,5月份海外投資者凈賣出225.5億美元的美國國債,而4月份為凈買入418.9億美元。同時,海外資本大量買入美國的股票和二房債(房利美和房地美),以股票為例,5月份海外資本凈買入167.3億美元的美國股票,而4月份為凈買入45.8億美元。最引人矚目的是,中國5月份突然大增美債380億,持有美債總量達到8015億美元。而其他國家央行跟中國操作策略基本相反,美國第二大債主日本減持87億、加勒比海國家減持101億美元、俄羅斯減持125億美元、墨西哥減持38億美元、法國減持47億美元。 此前,中國4月份略微減持44億美債被外界看作是中國將進入“減持通道”,但是5月份的增持使得原來的判斷“模糊化”了。坦率地說,美國財政部公布的各國對美債的持有數字并不能清晰地反映各國央行實際的運作思維,同樣美債市場是一個流動性深度很強且“高度匿名性”操作的市場。據說俄羅斯央行就經常通過加勒比海金融機構買賣美國國債,而海灣石油國家經常通過英國機構來買賣美債。像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的國際資本流動專家賽瑟就認為,中國4月份的減持美債并不一定是確切,很可能中國人又通過英國機構買入了美國短債或者拋售長債。概而言之,美聯儲公布的中國或其他央行美債變動僅僅是一種參考,而真實的圖景是非常隱蔽的。 一般而言,中國持有美債有兩個原則,一個是“邊際原則”、一個是“結構調整”。所謂“邊際原則”就是新增美債的幅度跟新增的貿易順差和資本流入(包括FDI)相關,不做美債存量上的變動。由于中國的經濟刺激政策導致經濟回暖跡象明顯,并帶動資產泡沫的重新興盛,使得熱錢加速涌入,令人吃驚地反映在外匯儲備增加幅度上。6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已達2.1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7.84%。另外,盡管中國外貿整體規模有所下降,但半年順差還是保持了969億美元。而所謂“結構調整”就是中國傾向于賣出長期國債購入短期國債。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中國和其他國家央行操作策略“背離”是否意味著中國對世界(美國)經濟看法更悲觀一些。最近無論是美國財長蓋特納還是“末日先生”魯比尼都認為“綠芽”越來越多,美國經濟已經不可能再“壞”了,美國也許只要再出臺一套刺激政策就可以徹底走出“泥潭”,這種情緒看上去已經感染越來越多的人,所以很多國外資本開始將資金撤離風險低較低的國債市場,大規模投入美國股市。但中國人也許并不這樣認為,他們會覺得美國失業率已經擊破了此前預估的8%達到了近乎10%的高點、美國的生產率水平一直處于萎靡的狀態(需要新的技術創新來激活)、美國未來也許會進入“滯脹”境地,一旦這些經濟惡化信號再度傳來,美債相對而言還是比較穩健的市場。
此前,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產生的通脹預期和“貨幣濫發”是美債的巨大威脅,但最近幾個月美聯儲似乎已經“收手”,美國政府也要考慮到中國等債主資產縮水的擔憂,所以美債價格整體“惡化程度”還不算過分。而根據經濟學家Pierluigi Balduzzi對美國國債的研究,他認為美國貿易赤字更多地影響美國短期債,而美國的財政赤字更多影響美國長期債。
實際上,美國貿易赤字正在收窄,美國5月份貿易赤字大幅收窄,只有260億美元,是從1999年以來錄得最少的貿易赤字,這將對美國短債構成正面影響。而美國的長期財政赤字非常令人悲觀,甚至10年后將達到GDP的100%,巨額的赤字需要用長期債發行來化解,而這對長期債利率和價格來說,是災難性的。所以,中國增持美債,一個原因是對世界經濟的悲觀度更高,另一個是對美國的貿易赤字收窄有信心但對美國長期財政赤字平衡沒有信心。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