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緩步走來的跡象,已經在全球幾個主要經濟體近期的運行中開始顯現出來了。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季調后9月CPI月率上升0.2%;在歐元區,8月份的CPI環比上升了0.3%;中國昨天公布的最新CPI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CPI同比下降1.1%,同比降幅在收窄,而9月份的CPI環比上漲了0.4%。 CPI環比出現上漲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全球主要央行目前實施的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些政策不僅大幅降低了資金的成本,還向市場上釋放了規模巨大的基礎貨幣。充裕的基礎貨幣在經濟緊縮期還能夠 “潛伏”下來,而一旦經濟轉好使得貨幣運轉加快,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就必然出現加快上漲的趨勢。 從這個邏輯來說,近期美英等發達國家經濟的開始觸底,股市呈現出明顯反彈的行情,都是寬松的貨幣流動性和經濟復蘇的因素在起作用。隨著這兩個因素持續地發揮效用,過度充裕的流動性將逐漸滲透到工業品和生活品的領域中,從而推高整體通脹。而在我看來,通脹趨勢會使央行們的處境變得更為艱難,如同目前的中國央行一樣,歐美日主要的央行都將在“保增長”和“控通脹”之間艱難選擇。 控制通脹本是各國央行的天職。因而,面對目前的通脹風險,各國央行自然應考慮首先收緊貨幣政策。不過,目前“保增長”的壓力幾乎占了上風。因為日本在經濟復蘇進程中,兩次關鍵的政策失誤的慘痛教訓仍然歷歷在目——日本經濟在1996年和2000年都曾強勁復蘇,卻均因政策的失誤而告吹,前次因為日本政府欲削減財政赤字而加稅,后者則因日本央行出于通脹憂慮而加息。 面對著“保增長”的壓力和日本的前車之鑒,全球寬松貨幣政策的緊縮進程或許會被大大延后。而此次全球經濟的復蘇,究其根源,并非是各國政府進行了深刻的經濟結構調整,而主要是通過印鈔票來將經濟救起。因而流動性緊縮進程的拖延,就意味著充裕流動性帶來的通脹風險會愈加嚴重,高通脹有可能在未來數年再次洗劫全球經濟。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一直有爭論資產價格是否應該成為貨幣政策的調控目標。而此次金融危機帶來的教訓已經給出了答案,就是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也應該充分考慮到資產價格的過度波動。今年以來,中美和其他很多國家的資產價格都已經出現了一輪明顯上漲,甚至有專業人士聲稱,泡沫已開始顯現。這是否應該是給各主要央行提供緊縮貨幣政策的另一個理由? 在我們看來,美國的經濟好轉已經可以確認,主要原因是美國的股市出現連續的上漲。經濟復蘇已經帶動了資產價格和生產生活產品的價格上漲,這些都應成為央行貨幣政策關注的目標。 全球的通脹可能已處于醞釀和逐漸顯化的過程。通脹上漲會逐漸加劇全球央行的緊張情緒,使全球央行在“保增長”和“控通脹”之間左右為難。而最終,各主要央行或許會首選“保增長”,從而使得貨幣緊縮和加息的進程會被人為地大大延后,這使得今后數年內全球出現大通脹的風險大增。 好在中國的高層已經意識到通脹的問題。昨天,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已經提出,“對通脹預期要高度關注”;而之前一天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則指出,今年后幾個月,要把正確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系作為宏觀調控的重點。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