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進一步來說,精于計算的美國金融機構當然知道,作為美元發行地的美國因此可以限制外國資本流入美國市場。國外資本越少購買美國資產,就會越發加劇美元的走低。如此計算下來,美元的進一步下滑在所難免。
然而,目前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對經濟學家的預測保持審慎的態度,特別是對那些關注短期市場走向的人士來說。坦率地說,我們的模型不適合預測貨幣在幾周或是幾個月之內的走勢。
讓我來解釋給你聽。當次貸危機在2007年9月初爆發,我當時就寫了一篇名為《為什么現在是拋售美元的好時候》的文章,發表在一份知名的財經刊物上。接下來的情形如何呢?當然,由于投資者拼命追求資產流動性的前提下,爭相購買國債,美元隨之下滑。但隨著貝爾斯登的倒閉和AIG出了問題, 美元開始了回升。
隨后的幾年中,我們的模型才開始生效。隨著時間的流逝,美國對外出口的壓力變大,很難再吸引外資進入的局面慢慢呈現。這些因素促使美元走低有了更好的理由。
問題是,美元相對于哪種貨幣走低了呢?當然不是歐元,歐元自身就很昂貴,而且歐洲國家的銀行和經濟結構問題比美國還要嚴重。也不是日元,日本的經濟增長一直處于停滯狀態。
如果美元要貶值的話,它將會相對于人民幣或是其他新興市場的國家而言。但近幾周這些國家的干預顯示出他們并不希望美元貶值。不過,他們也在減緩購買美元或是購買美國產品,減低美元在其外匯儲備中的比重。
從長期來說,歐佩克組織會將石油的價格和一攬子貨幣掛鉤。他們將石油賣給美國、歐洲、日本和新興市場國家。如果只將石油的價格用其中一個客戶的貨幣標注,顯然沒什么道理。對于各國央行的儲備外匯來說,當然也不會將雞蛋放在美元這一個籃子里。
而且,美元的地位也不會就此終結。由于歐洲和日本自身的問題,歐元和日元不可能取代美元。人民幣雖然來勢洶洶,不過,在2020年之前,也就是上海成為第一流的國際金融中心之前,還不可能取代美元。
如果哪一天美元突然衰敗,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美國自身管理不善,經濟出現重大問題。一種一直盛行的說法就是周期性的通脹的出現。不過這似乎也不大可能。當這種零利率的局面一旦終結,美聯儲會忙于維持價格穩定。雖然美國可以通過通脹將外債消化掉,但問題是美國的絕大多數債務都是由美國人持有的。他們當然會明確反對這樣的處理方式。
另一種可能出現的局面就是美國政府預算赤字飛漲而失控。但美國政府的徹底破產還為時尚早。不過高債務就意味著高稅收。寬松的財政政策和收緊的貨幣政策就意味著高利率,投資意愿低迷,低增長。一旦這種情況出現,外資和美國民眾是不能容忍的。
當提及他的病況時,19世紀的美國作家和幽默大師馬克·吐溫曾經這么回答:“對于我死亡的消息顯然被明顯夸大了。”我們同樣也可以這么來比喻美元。目前來看,病人病情穩定,外部癥狀維持不變。不過,如果現在還不改成健康生活方式的話,我們就有擔憂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