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迪拜發生債務危機背景下,希望中國央行增加黃金儲備的呼聲似乎越來越高。 “我們曾根據相關數據作過一個可行性測算,爭取用3~5年時間,把我國黃金儲備增加到6000噸;用8~10年時間,提高到1萬噸。這樣就把相當一部分外匯儲備變成了黃金儲備。”有媒體援引國資委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在第三屆中國產業安全論壇上的話稱。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在同一場合提到:“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黃金有升值的趨勢,所以要增加黃金儲備,把它跟外匯儲備放在一起,這對于中國將來保證外匯儲備安全是有利的。而且,在黃金價格稍有下跌的時候,可以抓緊時間多購入黃金儲備。” 好時機還是壞時機? 季曉南表示,雖然迪拜債務危機對中國和世界經濟的影響還無法確定,但至少會持續一段時間,如果黃金價格持續下跌,中國可借機將部分外匯儲備換成石油和黃金。 此言一出,引發關于增加黃金儲備的熱烈討論。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對CBN表示:“很難說現在是一個增加黃金儲備的好時機,目前有很大的炒作成分。”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也表示,增持黃金要有計劃性,目前黃金價格處于相對高價,未來走勢不明,央行應謹慎購買。 不少人士認為,釋放明確的買入信號對央行來說十分不利,這很容易推高金價,從而導致央行成為最后接盤者。 “現在我國央行在購買黃金的問題上十分謹慎。總體來看,目前賣出黃金的央行少,導致黃金向各國央行流入。”高賽爾金銀首席分析師王瑞雷表示。 9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行董事會同意出售403.3噸黃金儲備以解決財力不足。王瑞雷認為,央行從IMF購買黃金的可能性較小。“國內這幾年黃金生產和消費非常不錯,不用到國際市場高價購金。消費可以解決藏金于民的問題,不需把國家資產敞口暴露給市場。從IMF購買黃金的價格也不便宜。” 上周迪拜爆出債務危機,導致金價一度狂跌50多美元/盎司,逢低買盤迅速介入,重回1170美元/盎司上方。 受迪拜世界公司醞釀債務清償方案利好影響,國際金價繼續上漲。分析師認為,迪拜危機事件影響有限,黃金牛市將繼續。 外儲保值增值要*黃金? 截至9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達2.27萬億美元。由于近期美元急劇走低,對外儲縮水的擔憂強烈起來。在不少國家央行紛紛表示購買黃金的環境下,希望中國央行增加黃金儲備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10月以來,印度、毛里求斯、斯里蘭卡央行分別從IMF手中購買200噸、10噸和2噸黃金。11月23日俄羅斯央行的數據顯示,黃金儲備規模增加15.6噸,增幅為2.6%,黃金在俄羅斯外匯儲備中的比例升至4.7%。 事實上,通過黃金占比的提高實現外儲的保值增值依然存在爭議。 丁志杰則指出,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各國外匯儲備下降,危機后輕微攀升。總體來說,儲備中黃金的數量穩中有降。“這說明很難通過增加黃金在外儲中的占比來實現外匯的保值和增值。” 中國社科院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則指出,全球黃金數量有限,其價格不由供需決定,而由幾大黃金寡頭壟斷價格,對于一國來說,這個市場不具有競爭性。 不少學者歸納,如果把黃金作為美國國債等投資大頭的替代品,存在幾方面缺陷:市場容量較小,對龐大的外匯儲備而言無異于杯水車薪;倉儲困難,交易不便,成本較高,且面臨自然損耗;從歷史看,黃金、石油等商品價格波動率遠高于美國債券,難以滿足外匯儲備價值穩定性的要求。 適當方式增加黃金占比 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占70%以上的比例,因此美元貶值將使這部分資產大幅縮水。客觀來看,調整外儲結構,減少美元資產、增加其他幣種資產及戰略物資等,依然十分必要。 中國外匯儲備高達2.27萬億美元,而黃金儲備僅1054噸,按現價計算,黃金占外匯儲備的比重僅1.9%。而美國、德國和法國等的黃金儲備占外匯儲備的比重都在70%以上。 丁志杰指出,購買黃金主要有兩個途徑:國際市場購買、國內市場收購。“從很多方面看,主要還是通過從國內收購,也不排除從國際上如IMF處購買的考慮。這樣更穩妥。儲備結構調整會引起一些市場震蕩,因此更多地應通過機構和公司層面買入。”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