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金融危機爆發后,投資者不斷撤離股市、轉入國債市場避險,曾一度推高國債價格,收益率水平連創歷史新低。而現在,這種趨勢已經發生改變。 收益率曲線陡峭程度屢創紀錄 一邊是美國財政部不斷擴大國債發行規模,一邊是投資者開始涌入股市等高風險資產尋求收益,這使得一段時間以來,國債收益率曲線的陡峭程度屢屢刷新紀錄。所謂收益率曲線,即長期國債和短期國債收益率之差,通常交易員認為經濟向好時,該差值會擴大。 伴隨即將到來的年內最后一次新債拍賣,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近日徘徊在四個月高點。基準美國10年期國債和2年期國債收益率之差已從去年12月的1.27個百分點擴大到現在的2.88個百分點,從而刷新今年6月5日的高點2.81個百分點,暗示著市場對美國經濟復蘇的強勁程度繼續升溫。1977年以來,該數據的平均水平為0.8個百分點。 而收益率曲線上一次到達這個水平是1992年至1993年間,當時也是經濟走出衰退、逐步走向穩定復蘇之際。但是,美聯儲在那一年甚至更久之后才開始動手加息。 美聯儲始終維持短期利率不變以刺激經濟,使得收益率曲線不斷變陡。而與此同時,預期經濟向好和通脹風險“潛伏”的投資者們,卻在不斷拋售長期國債,使得長債價格更低、收益率更高。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投資組合經理Tony Crescenzi就表示,美國10年期國債和兩年期國債收益率還將繼續擴大,目前經濟增長尚未到穩定復蘇之時,所以收益率曲線還未觸及歷史峰值。在Crescenzi看來,繼續促使收益率曲線變陡的因素主要是投資者正在不斷拋售國債。 利好銀行業 分析人士指出,國債收益率曲線的不斷變陡反映了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樂觀情緒升溫,以及美聯儲至少還會在未來相當時間維持現有超低基準利率不變。而收益率差值的擴大對銀行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銀行往往通過短期利率借入資金、繼而以長期利率貸出,長期和短期利率之差越大,銀行收益就越高,從而有利于銀行修復資產負債表。 事實上,在上世紀90年代,不斷變陡的收益率曲線曾幫助美國銀行業通過利差收入的提高而避免一場慘痛危機。彭博社數據顯示,到90年代末,由利差擴大和消費支出帶動的銀行盈利水平上升,一度平均一年的收入增長可高達20%。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