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低迷和歐債危機,是當前全球市場最受人關注的兩大不確定因素。這兩大利空對中國經濟又會帶來什么影響?德意志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給出了他的解答。馬駿認為,美國政府刺激經濟的政策子彈已經不多,而歐洲的債務問題依然懸而未決。如果歐美經濟再次陷入衰退,中國經濟可能面臨更大風險,預計中國的出口會下降15%,GDP增長率會降低到7%,而這些預測已經考慮到了新一輪刺激政策的效果。 美國“子彈”已經不多 近期美國遭遇降級打擊,且經濟近期出現了諸多增長放緩跡象,重要數據持續疲軟,外界對于二次探底的預期不斷升溫。但在馬駿看來,短期內,美國面臨的風險并不及歐洲。實際上,正如格林斯潘所說,美國不會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債務危機,因為美聯儲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央行,可以不斷地發行鈔票來還債。馬駿認為,美國真正的危險在于陷入長期的經濟低迷。 馬駿認為,短期內對美國的擔心主要是從一些經濟基本面的領先指數來看,例如制造業的ISM指標、商業信心指數、消費者信心指數等近期都明顯惡化。在歷史上,密歇根大學的消費者信心指數通常領先于個人消費的同比增長率6個月左右,而前者已經下跌到了2008年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從政策上來看,面臨國債余額上限的約束,美國政府在財政刺激上已經沒有太大空間。在貨幣政策方面,馬駿認為,即使美聯儲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QE3),其效果即便有會很有限:一方面,QE3是在前兩輪QE的基礎之上推出的,其邊際效用明顯遞減;另一方面,美國7月份核心通脹率已經達到1.8%,總通脹率已經達到3.6%,再推出大規模的QE3的空間有限。因此,總的來說,馬駿認為,美國政府刺激經濟的政策子彈已經不多。 歐債問題懸而未決 在歐洲,盡管近期似乎沒有進一步的重大利空傳來,但馬駿認為,歐元區的債務危機并沒有解決。當局推出的一系列救助計劃都是權宜之計,而且面臨很大風險。 相比美國,馬駿認為,今后一兩年內,歐債問題的傳導是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面臨的最大風險。 歐洲央行近期頻頻出面,在二級市場上購買西班牙和意大利等重債國的國債,勉強壓制住了市場利率。但馬駿指出,類似舉措只是權宜之計,最終還需要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來接手救市重任。 馬駿認為,如果今年9月底之前17個歐元區國家的國會一致同意,那么EFSF將升級為EFSF“2.0版”。但能否獲得17國的批準,這本身就有不確定性。北歐的一些富裕國家對此有比較大的抵觸情緒,這就給金融市場留下了一個很大的懸疑。 更大的問題是,目前歐洲央行、歐洲金融穩定機制、IMF所能做的只是解決危機國家的流動性問題,但無法難以其在目前歐元體系內競爭力低、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持續低迷的根本性困難。而如果經濟持續低迷,財政緊縮的政策即使由政府和國會承諾,也很可能在實際操作中無法行得通。在經濟萎縮的情況下還要被迫加稅和削減福利,只會導致更多的政治動蕩和不斷的政壇更替。 馬駿表示,從博弈論的角度看,目前歐元區的政府和金融市場正處在兩種均衡狀態的搖擺之中。第一種均衡是好的均衡,即市場對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走出財政和債務困境抱有信心,因此可以保持其國債融資成本穩定在較低水平;在這種環境下,假以時日,伴隨著經濟的逐步增長,各國就能走出困境。第二種均衡是壞的均衡,市場對這些國家是否能夠走出困境持悲觀態度,導致其融資成本高企,進而越發使得各國的財政和債務狀況變得不可持續,最終以爆發危機的形式來“解決”問題。 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下調 在歐美經濟前景不樂觀的情況下,德銀最近下調了對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期。根據該行的最新預期,中國2011年的GDP增長下調到8.9%,低于原來預計的9.1%。2012年的GDP增長預測則從原來的8.6%下調到8.3%。 此外,德銀還將對中國明年出口的增長預測從原先的15 %下調到11%。這些預測的假設前提是,假設明年歐美GDP增長為1.4%,比原先的2.1%低0.7個百分點。同時,假設中國采取的政策措施能夠抵消出口下行對GDP的負面影響的一半。 在通脹方面,德銀將2012年中國CPI同比增長的預測值從3.5%下調到2.8%,主要是考慮到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的影響。在基準利率方面,德銀維持之前的預測不變,即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基準利率將一直維持在3.5%,因為該行認為,如果歐美經濟只是有所減速而非衰退,中國國內貨幣政策明顯轉向寬松的可能性并不大。 在匯率方面,德銀認為,最近幾周出現的人民幣升值加速的情況只是短期現象,未來人民幣升值速度可能隨出口增速度下降而放緩,該行將2012年底的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預測值從6.08下調到6.12。 美歐衰退將沖擊中國 但是,馬駿指出,如果歐美經濟確實再次陷入衰退,中國經濟可能面臨更大風險。 德銀目前對歐美經濟下行概率的判斷是,有60%的可能性為低增長,即GDP增長1.4%;25%的可能性為輕度衰退,即GDP零增長;15%的可能性是嚴重衰退,即GDP下降3%。 如果歐美陷入嚴重衰退,馬駿預計,中國的出口會下降15%,GDP增長率會降低到7%,而這些預測已經考慮到了新一輪刺激政策的效果。 馬駿指出,歐美經濟的減速或衰退,對中國的影響最主要通過貿易、大宗商品價格和投資信心三個渠道。 從貿易渠道來看,歐美經濟增長每下跌1個百分點,中國出口增長就要下跌6個百分點。另外,德銀通過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進行的分析結果表明,如果歐美經濟下降兩個百分點,中國的海運行業的名義收入會下降13%,航空運輸業收入下降11%,電信設備行業收入下降10%,而教育、醫療、公用設施行業的收入則受影響較小,名義收入下降幅度都在2%以內。 從大宗商品的渠道來看,和歐美經濟相比,中國經濟中的工業,尤其是重工業的比重較大,因此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化對中國工業的銷售收入和盈利水平有比較大的影響。平均來說,歐美經濟增長率每下降1個百分點,國際鎳價會下降10個百分點以上,銅價下降6個百分點,原油價格下降4個百分點。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會直接沖擊中國能源和原材料企業的利潤、生產和投資。 最后是投資信心的渠道,主要是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會增加經濟下行的預期,打擊投資者信心。馬駿指出,這一點在出口制造業和地產業的影響尤其明顯。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機中,中國企業家預期指數曾一度從130大幅下降到80。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