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柴爾德家族和德雷賽爾家族的發跡都依賴于戰爭財政,最大的差別在于前者聲名顯赫,而后者極盡低調 一部政治史背后通常隱藏著幾個政治家族,而一部金融史背后也自然少不了幾個銀行家族。在優秀的銀行家族史著作中,我們往往可以窺見一部波瀾壯闊的金融史。 本期第一財經日報《財商》金融投資閱讀榜(2012年5月)中就有這么兩部銀行家族史——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和丹·羅滕伯格的《誰打造了摩根——史上最低調的華爾街精神領袖》(德雷賽爾家族)。 在筆者看來,這兩部著作背后分別是歐美的金融史,尤其是前者。這兩個家族存在著一些相似點,他們并非開始就從事金融行業;他們的發跡都是依賴于戰爭財政;兩者都對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前者創造了國際債券市場,后者興起了美國貨幣經紀行業,進而打造了華爾街等。 當然他們還有幾乎截然相反的地方,那就是羅斯柴爾德家族聲名顯赫,以至于樹大招風,百年間流傳出若干與陰謀沾邊的“神話”,而德雷賽爾家族的代表人物安東尼·德雷賽爾異常低調,以至于世人罕聞。 羅斯柴爾德家族:國際債券市場的創立者 羅斯柴爾德家族可謂19世紀歐洲最富有、最神秘的家族。當時德國詩人海涅說:“金錢是我們時代的上帝,而羅斯柴爾德則是上帝的導師。” 國人知道羅斯柴爾德家族,宋鴻兵的《貨幣戰爭》功不可沒。該書描述了這個家族的財富與政治操控能力,甚至為了一己私利而挑起兩次世界大戰。 海外關于羅斯柴爾德家族此類題材的著作不少,但英國金融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在研究了隱藏半個多世紀的文件,總計數萬封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保存的信件和相關資料后,寫出130多萬字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告訴世人這個家族并沒有那么邪乎。 從《羅斯柴爾德家族》一書中,我們可以一窺19世紀到20世紀上半葉的歐洲金融史。但筆者最中意的是,這個布料商人起家的家族如何建立起國際債券市場乃至主導這個市場的。 戰爭可以毀滅很多,同時也可以創造很多。羅斯柴爾德家族就是在歐洲大陸連綿的戰爭中崛起的。 15世紀以來,歐洲各大國為了爭奪霸權,戰爭頻繁。但正常的財政收入顯然不足以支撐戰爭,于是為了籌措戰爭經費,各國不斷地向商人借貸,把未來若干年的稅收抵押給商人,而商人替政府收稅。再后來,政府用發行債券的辦法籌措資金。 債券價格隨政府的財政狀況變動而變動。財政狀況不好時,這些債券就貶值,有時甚至一文不值;財政狀況好的時候,債券價格便上揚,這就形成了由戰爭財政支配的債券市場雛形。 當法國皇帝拿破侖遭遇滑鐵盧戰敗后,戰爭帶來的債務和賠款業務貫穿著整個19世紀20年代的歐洲大陸,而那些在戰爭期間將資金投入到高收益英國債券上的人已適應高風險的考驗,仍希望有類似的投資機會,于是國際債券市場日益擴張。 尼爾·弗格森認為兩個因素決定了19世紀債券市場的漲落起伏,也是理解羅斯柴爾德家族歷史的關鍵所在。一是經濟因素,二是政治信心因素,因為戰爭可能導致這些國家不再履行自己的義務。其中政治信心因素更為重要。 這樣的債券市場特性,正是羅斯柴爾德家族這樣的大型做市商所擅長掌控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一方面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盡可能與當時上層政治人物維持緊密關系;另一方面在其他核心金融市場中安插代理人,這些代理人不僅僅代表他們開展業務,還負責收集最新的金融和政治消息。 可以說,在當時,得債券市場者得天下。作為19世紀大部分時間里此類債券的主要做市商,羅斯柴爾德家族通過影響政府來調整現有的政府借貸制度,讓債券更便捷地流通,推動著現代形式的國際債券市場。 其實這一點從美國的歷史也可以看出,正是美國首任財政部長漢米爾頓大力推進債券市場的建設,才有了聯邦體制的穩固以及后來美國的強大。 得債券市場者得天下還有另一層含義,因為債券價格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它們是投資者對某一政權信心的一種表達方式,或者說是一種民意調查。其實現在也是,這就是為何目前歐洲國家的國債收益率超過7%就引發市場恐慌,因為這相當于一條生死線。 安東尼·德雷賽爾:摩根背后的精神領袖 1871年3月,當后來的華爾街巨擘皮爾篷·摩根懷著莫名其妙的心情坐著火車去費城見安東尼·德雷賽爾時,根本沒有想到這個人會影響他的一生,會把他推上華爾街頂級大佬的位置。 《誰打造了摩根》這本書首度揭示了華爾街締造者之一安東尼·德雷塞爾的一生。他最廣為人知的頭銜是J.P。摩根的合伙人,他在父親1838年創立的費城貨幣交易中心中展現了自己杰出的金融才華,通過和摩根父子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成為了那個年代最強大的金融實體。 讀完這本書,你會驀然發現,原來曾經的摩根背后還有那么一個低調的精神領袖安東尼·德雷賽爾。 相對于羅斯柴爾德家族而言,德雷賽爾家族最大的特點就是低調。 安東尼·德雷塞爾生前從不接受采訪,沒有保存日記的習慣,沒有擔任過公職,甚至銷毀了大量私人文件,做慈善幾乎全用匿名。 甚至其有生以來只有一次面對公眾的演講,他只說了三句話:“先生們,我沒有資格來演講。相反,我其實更愿意靜靜聆聽。我想說的是,如果一旦需要我的話,直接找我好了。” 看到這般演講,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其在世時和現在很少有人知曉他了。筆者甚至感慨,也許留下的素材實在是太少,讀完都很難理解他為何如此低調。因為本書作者丹·羅滕伯格寫作所能依據的就是約150封德雷塞爾的親筆信和電報。 在安東尼·德雷塞爾極盡低調的背后,我們同樣可以一窺當時的美國金融史。 1776年美國建國后并未發行統一的貨幣,更沒有現代的中央銀行。因為政黨理念的分歧,出于對類似于英國南海泡沫的警惕,第一合眾國銀行(1791~1811)和第二合眾國銀行(1816~1836)分別存在了20年。但正是在1837年,美國遭遇了第一次嚴重的金融蕭條。 正如危機一詞所昭示的,很多時候危機就是危中有機,1837年,弗朗西斯·馬丁·德雷賽爾(安東尼·德雷賽爾的父親)開設了一家貨幣經紀公司。有意思的是,這一年皮爾篷·摩根出生了。 同羅斯柴爾德家族一樣,德雷賽爾家族也是在戰爭中崛起的。1847年,德雷賽爾家族銀行成功地為美國財政部發售了20年期債券,并在美國開辟了這一全新的金融模式。1860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但后期政府通過發債來籌集軍費并不順利,而德雷賽爾家族審時度勢地站在了愛國的一邊,再次獲利。 美國內戰后的繁榮依賴于鐵路建設,安東尼·德雷賽爾參與了這場鐵路革命。總之,德雷塞爾家族經歷了美國歷史上最非凡的長期經濟增長。 從德雷賽爾家族19世紀后半葉在美國金融史中的事跡和作用來看,安東尼·德雷賽爾有望主導華爾街。但從他邀請摩根前往費城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只愿意躲在幕后,而將這樣的影響力交予摩根。 讓我們以安東尼·德雷賽爾的一句話結束本文——“一個人如果可以不計個人得失,他所能獲得的成功將會是非凡的。”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