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特別是人民銀行本月26日突然大幅降息108個基點后,有關人民幣會不會貶值的爭論不斷升溫。從官方口徑和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來看,央行維持匯率穩定的意圖十分明顯,但我們認為,現在斷言人民幣不會出現貶值,可能還為時尚早,實際上,人民幣貶值的現實壓力正在日益上升。 對嚴峻形勢要有充分心理準備 面對經濟下滑趨勢,國家出臺了大量措施予以應對,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進行了大幅調整,這些措施當然會對經濟起到提振作用,減緩經濟下滑的速度。但目前我們面臨的是二戰后全球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也是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首次遭遇全球經濟危機。 盡管1980~1982年和1990~1992年也發生了兩次世界性的衰退,但那時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的程度非常低,受到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只是一次區域性的危機,當時歐美經濟仍保持健康,但對我國的影響就已經十分明顯,1997年我國的貿易依存度只有三成,如今這一比例已飆升至七成,影響不言而喻。因此,目前不論民間還是政府,面對的都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需要對可能的嚴峻形勢,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此種形勢下,如何應戰,恐怕并不能拘泥于以往的思維,正所謂“非常時期”需要有“非常手段”。 經過兩個月來的連續四次降息,人民幣1年期存款利率調降了162個基點,與美元的利差優勢從214個點降至152個點,縮小了62個基點,與歐元的利差劣勢從11個點擴大至73個點,擴大了62個點。考慮到人民幣利率未來仍有較大的下降空間,而美元利率接近底部,因此未來利差優勢將會繼續縮小,套利空間將被持續壓縮,國際資本和熱錢追逐人民幣的動力會下降,這將對人民幣即期和遠期匯率帶來壓力。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初期效果有限 在大幅降息的同時,我們還應高度警惕“流動性陷阱”對貨幣政策的抵消作用。從歷史經驗來看,在經濟蕭條初期,民間信用收縮,不論利率如何下降,投資與消費均不敏感,很容易陷入流動性陷阱。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后,我國也大幅調降了利率,但與之相伴的,卻是持續數年的通縮,而日本則長期陷入流動性陷阱的黑洞。我們認為,由于我國以股市、樓市為代表的資產泡沫正在消退,企業盈利下降,因此即使大幅降息,企業可能更多的是去考慮償還債務和清理負資產,而不是進行貸款和投資,對于出口企業而言,如果拿不到訂單,利率再低也不能解決它們的生存問題。 同時,在信貸放松后,大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通常較為容易,銀行對中小企業常常會出現“惜貸”,而中小企業多數是勞動密集型出口產業,吸納了大量勞動力,如果這部分企業難以獲得資金支持,引發就業壓力,進而損害消費,可能會抵消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 在財政政策方面,盡管中央和地方政府公布了數額巨大的刺激計劃,但在初期的效果可能有限。一是資金從落實到投資,再到產生拉動作用,需要一定時間,此期間的經濟增長料會繼續下滑;二是從過往歷史來看,從財政支出中受益的往往是大型國有企業,中小企業通常處在邊緣地帶。 因此,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或許要到明年下半年,甚至更晚的時候才能見到效果,而且也不太可能大范圍地惠及出口企業。考慮到未來財政支出的壓力相當大,依*提高出口退稅的空間也在收窄。 匯率政策或可救急 在目前美元強勁上揚的態勢下,幾乎全球貨幣都在貶值,亞洲國家的貨幣也在大幅貶值,人民幣兌美元維持穩定,甚至追隨美元兌其他貨幣升值,使我國的出口形勢更加嚴峻。假如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不能在短期內起到急救作用,那么動用匯率政策緩解出口企業壓力的可能性將會日益上升。 我國大量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利潤率本就有限,它們對匯率變動的敏感度會相當高,在外需萎縮的時候,匯率變動雖然不一定會讓它們回到大幅盈利的狀態,但至少會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破產倒閉的壓力,進而減緩釋放失業壓力,為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和維持社會穩定提供更多的空間。相信穩住出口這駕馬車,使其不致出現明顯下滑,保增長這場硬仗的前半場也就勝利在望了。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