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份人民幣匯改以來,人民幣對全球主要幣種經歷了大幅逆轉的過程。我們采用局部均衡框架下的均衡匯率實證模型和國內傳統的出口換匯成本方法等兩種方法估算人民幣匯率的合理水平,這兩種方法分別得出目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較均衡實際匯率基本接近,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壓力已基本釋放,未來1-2年可適當貶值。 我國對外依存度較高,出口型企業在我國占據重要的地位,保證出口型企業一定的盈利空間是我國制定匯率政策的重要考慮因素。傳統上,我國出口型企業采用出口換匯成本衡量出口盈虧情況,出口換匯成本是指出口企業取得每1美元收入對應的人民幣成本,當出口換匯成本低于人民幣匯率水平時,出口企業有盈利,否則虧損。在現階段,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快速升值,匯率水平成為影響出口型企業盈利的重要因素之一,故采用出口換匯成本與人民幣匯率水平間的比較,可直觀反映企業出口盈虧情況,借以估算保證一定盈利情況下的人民幣匯率合理水平。 由于紡織行業是我國主要出口型行業,也是本輪受人民幣升值影響最大的行業,我們選擇以紡織行業為例,通過測算該行業出口換匯成本的變動情況,借以估算主要出口型行業能夠承受的人民幣升值空間。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出口型行業能承受人民幣升值的程度主要取決于利潤率空間和出口退稅率水平。 根據我們的模型測算,當出口退稅率17%、利潤率為0時,出口換匯成本最低;當出口退稅率為0、利潤率為15%時,出口換匯成本最高。在出口退稅率為0時,利潤率0-15%范圍內,實體經濟能承受的人民幣匯率區間為6.62-6.82,這與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水平相當接近。如果國家逐步取消出口退稅,部分如紡織業等實體經濟行業將面臨全行業虧損局面,說明人民幣升值幅度已經接近實體經濟的承受能力。 近期,國家為了保持我國出口型行業較穩定的增長,連續多次上調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率,這一舉措正好印證了本文的判斷。根據出口換匯成本測算結果,在同一個出口退稅率水平下,利潤率從15%下降到0時,出口換匯成本僅下降約3%;而在同一個利潤率水平下,出口退稅率從0上升到15%時,出口換匯成本提高達15%,因此,調整出口退稅率是提高出口型行業盈利的有效途徑。 與此同時,為促使經濟增長模式轉變并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應該實行偏寬松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當匯率開始沿著升值的均衡路徑變動,本國廠商會因為在國際市場上不再享有價格優勢而面臨競爭的壓力,然而單純的投資已經不再能夠改善廠商的競爭能力,這就需要增加對軟要素的投入,包括知識、技術、專利以及提高管理能力、調整組織結構以改善其效率等方法提高競爭力。匯率升值能夠降低上述要素的進口價格,這能夠激勵企業消費更多的軟要素,會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和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因此,這個階段政策調控的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可能產生的問題是匯率升值過快而阻礙經濟增長方式的成功轉變。而通過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外部均衡,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匯率升值的壓力。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