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際上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再起。11月17日,奧巴馬首次訪問中國期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席卡恩再次呼吁人民幣應盡快升值。 而美國除了不斷挑起貿易爭端外,其國會兩位參議員近日又要求美國商務部調查所謂的人民幣匯率“操縱問題”。甚至連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也公然在《紐約時報》上炮轟中國實行的是“可惡的貨幣政策”。 當前熱炒人民幣升值的理由,主要有四點:中國外匯儲備已超過2萬億美元,且還在繼續增加,由此表明人民幣被嚴重低估;當前其他主要新興經濟體貨幣都在升值,而只有人民幣匯率兌美元保持不變;中國出口恢復得比較快;中國經濟回升更為強勁。 中國人民銀行在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去掉了保持人民幣“基本穩定”的承諾,被市場人士認為將會允許人民幣升值。當然,這種短期的升值或者貶值的爭議,更多是為了應對緊要的政治壓力,并不是關注長期的經濟發展。 為什么中國會維持目前的人民幣匯率政策。截至10月份,中國的出口已是連續第12個月下降。由于內需疲軟一直是中國的痼疾,在短期內沒有辦法解決醫療、教育和社保等后顧之憂的情況下,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十分有限。 以目前出口下降的態勢,預期今年超過8%的GDP增長大部分要*投資驅動,這也得到了前期數據的支持。今年前三個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占到了對GDP增長貢獻的95%。其中,根據世界銀行的一項估計,有政府背景的投資在其中接近一半。 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來,美元踏上了單邊貶值的道路。而由于人民幣與美元捆綁式的匯率形成機制,美元的弱勢帶動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下跌。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從3月開始,連續環比下跌5個月。雖然在8月出現單月環比小幅回升,但9、10月美元的弱勢再次拖累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走低。 人民幣相對其他主要經濟體的貨幣也逐步貶值。這勢必引起其他主要經濟體的關注,特別是在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背景下,主要經濟體面臨著刺激國內經濟、促進出口的重任,他們必將就人民幣升值對中國施加政治壓力。這樣的壓力不僅來自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的敦促,也來自俄羅斯、巴西、印尼等新興市場國家的抱怨,更有APEC和IMF等國際組織的聲音。 近期美國對我國密集采取貿易救濟(反傾銷)措施,也被視為是對人民幣升值的“旁敲側擊”。 據統計,自11月6日至16日的短短10天時間,美國對我國產品發起或通過的貿易救濟調查超過10項,其頻率之高頗為罕見。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表示,在應對危機的背景下,美國為了提升出口競爭力,不斷貶值美元,只要求他國貨幣升值,不僅不利于全球經濟復蘇,也是不公平的。 正如專家所言,人民幣即使小幅升值,也會對中國出口帶來沖擊,這對中國經濟不利,對其他國家經濟也沒有好處。就美國而言,中國經濟增長乏力,美國出口也會受到沖擊。而且,除非美國進行經濟結構性改革,否則人民幣升值也不可能有效降低美國的貿易赤字。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