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和往常一樣,當經濟復蘇顯現好轉跡象的時候,商品期貨的價格又被美元的漲跌所牽絆。 2月3日,美國勞工部公布了美國1月非農就業數據,數據顯示,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增長24.3萬人,創下2011年4月以來的最大漲幅,而此前市場預期這一數據為增長15萬人,因為美國經濟情況得到好轉,投資者對美國再次推動量化寬松的期待也由此降溫,最終美國利好的經濟數據并沒有在上周提振國際商品市場,反而倒是美元的走強出人意料地打壓了包括黃金、原油、 農產品在內的諸多商品期貨。 歐債陰云未散 盡管歐元區希臘、意大利等國在2月份有大量債務到期,盡管投資者提心吊膽地猜測著商品市場會再次出現暴跌,但是在1月底到2月初的一段時間里歐元區國家解決債務問題的積極表現穩定了市場的信心,銅、鋁、鋅等工業金屬開始走出低谷,一時間商品期貨市場的樂觀情緒開始彌漫開來。 歐債問題解決在眾多經濟體的參與中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有市場分析人士保持著冷靜、謹慎的態度。國都期貨宏觀經濟分析師李健告訴新金融記者,1月底歐元的強勢上漲宣告了歐洲債務問題暫時緩和,但這并不意味著歐洲債務問題短期內會得到解決。對于歐盟各國將簽署“財政契約”來約束各國的財政以配合相應的貨幣政策。李健認為即使達成“財政契約”其作用也將有限。上世紀九十年代有一個歐洲穩定增長公約,加入歐元區的財政赤字占GDP比例不能超過3%,但是很多國家還是突破了。歐洲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著手建立共同市場,九十年代末十六國共同使用歐元為共同貨幣,這兩者存在很多失衡,歐洲各成員國在建立勞動市場滯后,經濟一體化需要構建統一的財政政策、財政紀律這是大勢所趨,但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來看歐債危機的話,因為歐元仍有可能走軟,所以美元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反彈;另外,歐債危機如果風波再起可定還會再次打壓以經濟復蘇為動力的大宗商品走勢,特別是像金屬、橡膠這些與工業相關性較強的原材料。 美元選擇與商品價格 就在上周五,歐債危機焦點之一的希臘再次出現“風險事件”,2月10日希臘LAOS黨領袖George Karatzaferis表示無法投票支持1300億歐元的援助協議,希臘債情再次陡然生變使得歐洲股市再度恢復跌勢,美股期貨也大幅下挫。稍后的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2011年12月商品和服務貿易逆差擴大3.7%,至488億美元,經濟學家預計為485億美元;2011年全年貿易逆差飆升11.6%,至5580.2億美元,為自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同時美國2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由上月的75.0降至72.5,市場預期為74.8。美股在弱于預期的數據公布后擴大跌勢刺激了風險厭惡情緒,美元出現了強勁反彈,國際銅、鋅等期貨大幅下跌近3%。 對于上周五美元走強打壓了商品價格,格林期貨分析師韓靜認為,雖然短期美元走強,但從美國的經濟以及選舉狀況來看來看美元不會在后期選擇走強,商品價格仍然有望出現回升,而時間大約會出現在5月份以后。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